第二百零二章 “两只刺猬”203(2 / 2)

“皇爷爷,我一直有个疑问。”齐泽烜斟酌着自己的语言,小心地说道:“按照地缘政治来讲,一个分裂的华夏大陆,是最符合我们齐国的东方战略。为何在当年秦国与清虏对峙分立的时候,太祖皇帝会不遗余力地要支持秦国北伐,驱逐清虏,统一神州?以太祖皇帝的远见卓识,难道意识不到此举是在为我齐国创造一个未来的竞争对手吗?”

“你是觉得秦国一定是我齐国未来的竞争对手?”泰平帝挥了挥手,让旁边的女侍和禁卫军官散去,明显不想让人听到此间的谈话。

“秦国有广袤的领土,有亿万的人口,更有悠久而文明的历史。在秦国境内,还有丰富的煤铁资源,漫长的海岸线,众多优良的港口,还有数百上千年积累的财富。凭借这些有利条件,秦国只要对社会、政治、经济,乃至军事等诸多方面实施全面的变革,大力发展工商,鼓励技术创新,早晚会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工业大国。待到那时,秦国必然会依托其壮大的实力,向我齐国发起挑战,争夺大明海(今日本海),南洋,乃至西太平洋海域的控制权。”

“游历了一番秦国,倒是生出一股强烈的危机感了。”泰平帝笑了笑,将头轻轻地靠在椅背上,看着外面细细的雨雾,悠悠地说道:“当年,质疑太祖皇帝如此不遗余力支援大陆的声音太多了,包括太宗皇帝以及诸多内阁僚臣。呵呵,当年我随侍太祖皇帝身边时,也曾问过这个问题。”

“那……太祖皇帝如何回答的?”齐泽烜充满了好奇。

“太祖皇帝说,他喜欢这么做。”

“啊?”齐泽烜惊得瞪大了眼睛。

太祖皇帝这也太……太任性了吧!

这还是那个被帝国数千万子民一直都奉为神明的太祖皇帝吗?

我喜欢这么做!

这是什么意思?

“太祖皇帝说,他不想看着大陆沉沦,更不想看到大陆出现分裂。他想看到一个富有朝气、而又繁荣昌盛的华夏神州,甚至还希望华夏文明永昌,并能继续辐射周边,进而照耀整个世界。”

“怎么听着,太祖皇帝好似秦国皇帝一般。”齐泽烜喃喃地说道。

“太祖皇帝驾崩前,最大的遗憾就是未能返回大陆,重回故里。”

“太祖皇帝大费周章地援助和扶持大陆,固然出于他个人……情怀,但他必然已经料到了未来秦国崛起,会威胁我们齐国,是吧?”齐泽烜问道:“要不然,我们齐国也不会纳北明为盟,再立东丹和渤海于外东北、岭北,然后还沿着秦国沿海一线,控朝日,收琉球,据吕宋,制安南,打造了一条天然的海上封锁链。”

“那个时候,太祖皇帝曾悄悄告诉我,他根本不想去制约大陆,防备秦国。”泰平帝似笑非笑地看着齐泽烜,“他老人家甚至还一度想要压制北明,使其归附大陆。另外,还建议秦国与我齐国瓜分朝鲜和安南,派兵入驻日本诸岛。若是秦国有意,太祖皇帝也不介意让其在婆罗洲割占一块地盘,遥远的殷洲也不是不允许他们分一杯羹。至于我们皇室基金掌握的各种工业技术专利,他也愿意拿出来免费与秦国分享。”

“啊?”齐泽烜被泰平帝的话,给震得目瞪口呆,“太祖皇帝此举是要……是要……”

卖国?

资敌?

亦或,太祖皇帝是年老而昏聩?

“当年,太祖皇帝说过一句话,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分置两处,总有一个能兴起振作的。两个实力相当的帝国并立于世,互相刺激,最起码可以让彼此双方不至于躺平摆烂,自我沉沦。”

“太祖皇帝是故意为我齐国制造一个对手,以免我们沉溺于现状,继而不思进取?”

“太祖皇帝的真正考量,超越了我们所有人的目光,我们身为后人,恐一时无法揣测一二。”泰平帝缓缓地说道:“纵观太祖皇帝一生,除了大陆一隅,在整个全球战略布局上,几无任何遗算,到如今,方才奠定我们齐国之海上霸权。”

“那……”齐泽烜犹豫了一下,抬头望着泰平帝,“那依太祖皇帝的遗命,我们齐国就任由秦国发展壮大,及至最后向我们发起挑战?”

“太祖皇帝可没有留下什么遗命。”泰平帝笑着说道:“但我却知道,他从内心深处,是不希望华夏文明之间爆发一场你死我活的争斗。两强相争,必有一伤。不论这伤的是秦国,还是我们齐国,最终消耗的是我们华夏文明的元气。”

“皇爷爷,你不是言及,这个世界上的外交关系,无不遵循以力为尊的原则吗?就算我们不去对秦国发展加以遏制和围堵,但假以时日,待其实力壮大后,自然而然地会与我们发生利益相争,并很可能会引发一场战争。难道,我们届时依旧要向太祖皇帝设想那般,继续相避退让?”

“记得我尚为太子时,曾带着你父亲来极乐岛探视太祖皇帝。他抱着你父亲给他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在寒冷的冬天,两只刺猬为了取暖而彼此靠近,但由于它们身上都长满了刺,过于接近就会刺痛对方,距离太远又无法互相取暖。因此它们需要不断地互相试探,不断地探寻合适的距离,既能够互相取暖,又能够避免被对方刺伤。”

“齐秦两国就是那两只刺猬?”齐泽烜隐隐约约抓到了什么。

“你说呢?”泰平帝轻声说道:“这个世界很大,文明和种族也是多种多样。为了弘扬华夏文明,也为了后人拥有更多的生存空间,我们齐国终究不能凭一己之力去扛下所有外来文明的竞争和侵袭。”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