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皇家领地201(2 / 2)

于是,内阁僚臣和地方官员巴巴地献殷勤活动,才就此终止。

不过,囿于地理上的便利,南都府地方官员仍旧以解送日常用度的名义,时不时地派人登岛探视泰平帝。

我人不来,但送些礼品总可以吧!

虽说,政务操于内阁,官员升迁也取决于吏部,但要是得了皇帝陛下的垂青,最起码在仕途上要顺遂一点,不是吗?

在诸多官员的依依惜别中,齐泽烜所搭乘的蒸汽轮船缓缓驶离码头,响亮的汽笛声响起,几根巨大的烟囱喷吐出滚滚浓烟,班轮调转船头,径直驶入宽阔的南都湾(今菲利普湾)。

南都湾南北长约五十公里,东西宽四十公里,港湾入口仅不到三公里,将富庶繁华的整个南都府包裹在其中。

因为南都湾的这个特殊地形,使得湾内的南都府既有海岸城市的美丽风光和气候,又能避免直接遭受台风的袭击,沿着海岸边有公路和铁路蜿蜒曲折通向一座座繁华的城市,沿途有很平坦细致的沙滩,是夏季休闲嬉戏的绝好场所,沿着沙滩边还有不少精致典雅的海边庄园,据说都是一些豪商大贾私人修建的,于此享受蓝天、白云和大海的无限风光。

泰平帝休养调息的皇家领地南屿郡,又名为极乐岛,于乾武五年(1647年)被海军探索舰队所“发现”(更早时候,乃为荷兰人塔斯曼发现),并被当时的舰队司令董凤山命名为极乐岛,意为汉洲的极乐净土所在。

待南都府等南方沿海地区发展起来后,齐国政府随即陆续往该岛移民,但囿于其孤悬海外的地理形势,并未得到充分开发。至汉兴元年(1671年),整个极乐岛的人口规模仅一万两千余,移民定居点也只有十余处,经济上以农业种植和畜牧养殖为主。

极乐岛得到真正开发利用的时候,还是在汉兴十五年(1685年),太祖皇帝退位后,为了不干扰绍宁帝的执政,便选择于此岛颐养天年。

当时,皇室和内阁政府为了使太上皇在岛上更好地荣养身体,先后投入数百万元,大兴土木,修建宫室,铺设铁路和公路沟通岛内。同时,为了增加岛上的人气,还迁移百姓数万余至该岛。

绍宁四年(1690年),内阁政府为了恭贺太上皇七十寿辰,遂将极乐岛赠送给皇室,成为皇室专属领地,所有岛上居民也皆为皇家专属臣民。

嗯,也就是说,这座面积六万八千余平方公里的岛屿,从此之后便成为皇室“自留地”了,不再受内阁政府所管理。

既然成了皇家领地,那么就不能任由其荒芜了。于是,皇室每年都会投入数十上百万元,倾力开发极乐岛,移民、种地、挖矿、修路、兴建港口和码头、开办工厂,使得该岛在短短数十年间,人口迅速增加至二十余万,万人规模以上城镇三座,成为一处真正的极乐净土,也是皇室度假休闲的最佳所在。

从南都府驶往极乐岛,要途径两百多公里的极乐海峡(今巴斯海峡),在冬季(6月到8月)这个时间段,海上的天气通常比较恶劣,多年来,有不少船只倾覆于大浪之中。而到了夏季,尤其是12月到2月之间,天气相对较好,海上的条件也较为平稳。

此时,正值仲春时节,海峡中的天气也将就,但风浪仍有些大。好在齐泽烜一行人所乘坐的班轮是艘排水量达一千八百吨的机帆船,船长和水手也经常跑惯了两地之间的航线,对于海面上掀起的大浪也习以为常。沿途经过的许多小岛上也都建有高大的灯塔,以协助船只顺利通行。

至傍晚六时许,班轮驶入龙山岛(今澳洲金岛)柳汀港(今金岛柯里镇)。考虑到夜间行船的危险,船只于此暂歇一晚。

次日,班轮在蒙蒙雨雾中驶离柳汀港,继续踏上前往极乐岛的行程。

中午十二时,船只接近极乐岛西北几座离岛,随即调转航向,顺着海岸线朝东行驶。

下午五时,班轮驶入石梁河口(今塔马尔河),然后沿河上朔。

下午七时,在落日余晖下,船只缓缓停靠在朔昌港(今朗塞斯顿市)。

“我的好皇孙,你此番前来,是想要从我这里讨要一份退位诏书吗?”

就在齐泽烜兴冲冲地进入朔昌城,赶至极乐宫中觐见泰平帝时,却不料甫一见面,便听到皇帝陛下一句充满威压的问话,顿时呆住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