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后路171(2 / 2)

行商巨贾,没有自保之力,何如小儿持金过闹市,引得各方觊觎。

数十年来,各种敲诈勒索、巧取豪夺接踵而至,使得行商之首的邵氏苦不堪言,不胜惶恐。

乾元五年(1687年),大秦对盘踞在漠南的伪清余孽发起攻势,邵氏助饷四十万两白银。

乾元九年(1691年),割据安南凉山、新郑(今越南鸿基港)等地区的郝氏自立建国,朝廷应安南所请,出兵进剿,与齐国爆发武装对峙,邵氏应广东总督要求,与行会诸商共同捐资一百万两白银。

乾元十一年(1693年),江西水患,邵氏捐白银二十万两。

乾元十八年(1700年),大秦于西域发起对准噶尔的反击,邵氏助饷六十万两。

乾元二十二年(1704年),大秦移民三千户于西域,邵氏再次捐金钱和物资计二十五万两。

乾元三十年(1712年),江淮爆发水灾,山西大旱,邵氏捐资五十万两。

乾元三十八年(1720年),北明从朝鲜咸宁北道侵入辽东珲春地区(今延边自治州),爆发第二次秦明战争,战事持续三年,邵氏陆续助饷一百万两。

从前明建平元年(1674年)至乾元四十年(1722年)年间,邵家光是捐资便超过四百万两白银,其余私下勒索更是难以计数。

邵氏第一代当家人邵炳灿生前曾由衷叹道:“宁为一只狗,不为行商首。”

有鉴于历朝历代,巨贾豪商皆没有什么好下场,邵氏除了继续在大陆经营茶叶专营贸易外,还加大了对外投资力度,以分散潜在的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

齐国作为“泰顺行”最大的贸易对象,同时也是其最大的金主,邵氏天然就亲近齐国,不断将近亲家属和财产朝齐国转移,并大量购买齐国国债和大型商社发行的股票。

长安、大兴、威海(今澳洲凯恩斯市)、建业、广宁(今印尼芝勒贡市)、南平(今越南金兰市)等地,皆有邵氏购置的地产和物业。

威远(今新几内亚岛)、宣化(今帝汶岛)、开化(今爪哇岛)、靖平(今苏拉威西岛)、金洲(今苏门答腊岛)、马来半岛等齐国海外总督领地,邵氏拥有的种植园数量不下二十处。

可以说,要是哪天大秦朝廷要借故抄没邵氏的家产,仅凭他们在齐国本土及南洋领地的诸多投资,也能让邵氏家族继续过着豪奢富贵的生活。

更不消说,邵氏几乎将大半的流动资金都存放在广州和上海两地开办的大齐华夏联合银行之中——对了,邵氏还是该银行的第三大个人股东,以齐国之威,一般的秦国官员也不敢去这家银行抄掠他们邵氏的资产。

邵氏在这么多年来,虽然主要贸易业务皆在大秦境内,但其实在资产投资方面,早已跟齐国绑定甚紧。

大齐皇室到访,尤其还有一位嫡皇长孙、齐国未来的皇帝,这如何不让邵氏倾力巴结,尽心接待?

本来还打算趁某个合适的时机,将家中一位漂亮的嫡亲孙女塞到这位皇长孙的枕席之中,以期搭上齐国皇室的关系。

可惜的是,那位皇长孙殿下似乎不太喜欢这种热闹的应酬交际活动,而是喜欢带着一群禁卫军官在南京城游逛,以此体验神州大陆风情,感怀华夏传统文明。

于是,邵正虔只能退而求其次,殷勤款待这位大齐丹王殿下,虽然只是一个不担任何实权的“闲散”王爷,但好歹也是大齐皇室直系子弟,属于齐国顶级核心圈的大人物。

说的不好听一点,要是哪天在大秦待不下去了,最后只能跑路齐国,人家只需要一句话,就能护佑自己整个家族在齐国境内的财产和生命安全。

说到对财产和生命的安全保障,齐国还真的是有钱人的最好去处。这个国家历九十年,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对百姓的私人合法财产都会给予充分保护,政府一般情况下不能随意剥夺。

当年齐国的太祖皇帝曾发布谕旨,“私人财产非故不得遭受任何侵犯”,并将其纳入《民法通典》总则里。而且,在随后的数十年里,齐国的皇室和内阁亦对此严格遵照执行,从未像历朝历代皇帝和政府那般,随意的抄没商人资产。

在三十多年前,大齐曾有一名皇子纵容家人侵吞和谋夺一位来自大陆豪绅的财产,不慎被人捅破,并被宣之于报纸上,引起齐国舆情汹汹。

后来,在退位的太祖皇帝严重关切下,那位皇子遭到严惩,不仅勒令其退回了侵夺的财产,还被流放殷洲(今美洲)、遇赦不免,具体参与人员也分别被判苦役和发配海外。

什么是“王子犯法与民同罪”?

盖莫如此!

邵氏还通过各种渠道和实地考察,了解到在齐国,即使商人真的犯了事,也不会株连家人,更不会籍没全部家产,最多就是祸及本人,收缴违法所得,另加惩戒性的罚金。

更重要的是,齐国的皇室和内阁政府绝对不会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让商人不停地“助饷”、“捐资”、“投效”,极尽压榨和勒索,反而会对发展实业、保障民生、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商人提供不少优惠政策和金融扶持。

你能想象吗?在齐国南洋领地,投资建立一块种植园,不仅土地价格便宜得令人发指(相较于大陆的土地价格),而且地方政府还非常贴心地为伱“招募”大量土人,给你提供充足的劳动力。

你只需要付出一定的前期开发成本和若干“劳务使用费”,然后再出资迁移一些汉人落户,依托种植园形成一个固定的移民定居点或者村落,就能凭借种植园的产出,获得源源不断的收益。

若是你愿意再出一部分资金,在当地修建一些必要的基础设施,政府一定会对你青睐有加,会立即为你减免若干税收和土地经营费。

至于齐国铁路、银行、保险、远洋运输、大型工矿企业,对商人的投资也没太多限制和约束,允许私人购买企业发行的股票和债券。而在齐国经济狂飙突进的背景下,每年的投资分红,也让邵氏的收益年年攀升,基本上都实现了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试问,这个世界上,还有比齐国更适合我们商人待的地方吗?

“邵大掌柜,此为何意呀?”在画舫泛舟于莫愁湖面,齐惟柠靠坐在温软的皮椅之中,喝着美酒,听着靡靡之音,欣赏冬日景致之时,邵正虔不动声色地递过一张大齐华夏联合银行开具的汇票,金额二十万银元,不由笑着问道。

我们大齐皇室还缺你们这点孝敬吗?

“丹王殿下,数日后即将启程前往登莱,而我邵氏俗务缠身,恨不能分身相陪。”邵正虔陪着笑说道:“此行,丹王殿下和皇孙殿下代表大齐皇室前去祭奠先祖,舟车劳顿,想来是异常辛苦。再者,祭奠皇陵,必然花费甚巨,我等商贾素来敬仰大齐皇室,此次略表心意,以示赤诚。”

“邵大掌柜,你这般破费,让本王心怀不安呀!”齐惟柠将那张汇票轻轻地推了过去,笑着说道:“此次前往登莱祭祖,乃是我大齐皇室既定的安排,期间花费和仪程,也有定制,当不能收受私人馈赠。若是传回本土,又是一番风波。”

大齐皇室于登莱祭奠皇陵,却让一介商贾赞助费用,成何体统?

我大齐皇室可丢不起这个人!

这些日子来,邵氏通过赠送精美瓷器、传世书画,以及各种典籍古物,向齐惟柠表示心意,他也没做过多推辞都欣然收下了。

但要是直接收钱,那可就有点落了下乘,给人一种贪鄙的形象,有损我大齐皇室声誉。

更何况,邵氏送出的金额还是如此巨大,其名义竟然还是资助皇家祭祖的由头,那他就更不能拿了。

看到齐惟柠态度坚决地将汇票推了过来,而且瞧着他的意思,还真的不是那种欲拒还迎,或者嫌弃金额太少的模样,邵正虔在尴尬之余,也不免心生感慨。

数日前,大秦皇太后薨逝,宫廷内府很快便有人找到邵氏,直接要求其捐献三十万银元,以为皇家操办国丧大典。

面对这个要求,邵氏哪里敢拒绝,乖乖地在第一时间就将这笔款项送了过去。

在闻知丹王一行准备即将前往登莱,祭奠他们大齐皇室在大陆修建的祖陵时,邵氏遂准备了二十万银元,以投献的方式,送给对方。

却未料到,人家爱惜羽毛,根本不收这笔钱。

徒奈若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