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兵变(续)130(2 / 2)

要知道,在奥斯曼帝国,军队发动兵变那可是家常便饭,那手艺绝对精熟得很。尤其是作为素丹近卫军的耶尼切里军团,其跋扈和叛逆程度,丝毫不亚于唐末时期的魏博牙兵,将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几次参与素丹的废立。

以前,齐国并不怎么掺和奥斯曼帝国内部发生的军事政变,一来,是担心授人以柄,唯恐遭到帝国主政者的忌惮和猜疑,继而影响两国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二来,则是顾忌奥斯曼人的感受,同时也避免自身一贯的亲善友好形象受损。

当然,奥斯曼国内政局向来是波云诡谲,难以琢磨,若是牵扯过深,很可能遭到其国内势力的反噬,怕是得不偿失。

不过,现在齐国在地中海、亚得里亚海,以及波斯地区,面临各种挑战,需要逐一击败英格兰、威尼斯和俄罗斯这三个当面之敌。在这种情势下,奥斯曼帝国所处的地缘位置,就显得格外重要,需要借助他们的影响力和军力,策应齐国,遏制上述敌人。

可若是任由耶尼切里军团发动兵变,继而杀死大维齐易卜拉欣,废黜素丹穆罕穆德三世,那么就会使得奥斯曼政局发生剧烈的变动,搞不好就会引发巴尔干前线大军的崩溃,为奥地利人所趁。

即使,奥斯曼帝国在政变发生后,可以及时稳定了前线战局,但要另立新君,再重新挑选一位精明强干的大维齐,然后整顿官场,恢复社会秩序和经济民生,那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了!

需知,不论是在高加索地区,联合波斯萨法维帝国对抗俄罗斯的入侵,还是在亚得里亚海教训不知天高地厚的威尼斯人,齐国都需要跨越遥远的距离,兵力调动和后勤压力极为不便。就算齐国财力再充沛,也不能在这般情势下,与敌人陷入长期的战争中。

更何况,齐国目前还正与英格兰处于战争状态,已然最大程度牵扯了齐国的精力。

故而,齐国就迫切希望这个时候奥斯曼帝国的政局能保持稳定,不要搞东搞西,玩什么军事政变,以免少了一分助力。

当然,为了帮助大维齐易卜拉欣平定这场兵变,齐国人是不可能撸起袖子直接入场。

他们在给易卜拉欣提供全面的兵变情报信息外,只能通过间接手段给发动兵变的军人制造困难,拖延他们起事的时间。

在次日天明,耶尼切里军团中任职的齐国军官和参谋非常凑巧的一起生了病,然后丢下手头的各项工作,纷纷返回军事参谋团驻地,接受军医的治疗。

这些军官临走时,根据授予的权限,下达了若干混乱的军令,还不小心地将许多军中机要文件、城区布防图带回了军事参谋团驻地。

耶尼切里军团辖下的炮兵部队中,齐国教官和参谋军官以保养火炮的名义,将所有火炮的推压杆、火线绳、猪毛刷,以及炮闩全都卸了下来,然后又不加整理,零零散散地锁到了几处库房,使得整个炮兵部队根本无法使用任何一门火炮。

3月29日傍晚7时许,伊斯坦布尔城开始响起零星的枪声,位于大萨拉基里奥宫附近的几处街区也冒起了火头,混乱随即向周边蔓延。

到了晚上8时30分,位于耶尼切里军团驻地的北城爆发激烈的枪声,还不时响起阵阵爆炸声。枪炮声中混杂着厮杀声,呐喊声,还有哭喊声,以及濒死前的惨叫声,喧嚣一片。

知机的市民们将门窗紧紧地关闭,然后搂着无助的妻子,抱着啼哭的孩童,蜷缩在墙角,口中虔诚地向真神不断祈祷。

到了深夜时分,伊斯坦布尔全城的形势更加混乱,街道上到处都是奔走行进的军人,枪炮声响彻了半个北城。

3月30日,清晨6时,一支匆匆赶到海峡南岸的格鲁吉亚军团被帝国海军数十艘大小艘舰船逐次运过海峡。军官们稍事整理队伍后,便带着士兵杀入伊斯坦布尔城。

该军团指挥官马穆卡·巴赫塔泽,格鲁吉亚人,乃是大维齐易卜拉欣的心腹将领,麾下部队一万两千余,其中有三千士兵是由齐国整训的新军,本来是要派往高加索地区,配合齐波联军,夹击俄军。

易卜拉欣获知耶尼切里军团兵变的消息后,立时派出数波信使,通知马穆卡·巴赫塔泽率领部队返回伊斯坦布尔,协助素丹禁卫军镇压兵变的部队。

当日午后2时,素丹穆罕穆德派出两名亲信太监前往耶尼切里军团驻地,命令全体官兵立即放下武器,向禁卫军和格鲁吉亚军团投降,遭到兵变指挥者帕特罗纳·哈利勒拒绝。

因为,对方已经派出几波游说使者,前往瓦拉几亚,试图获得驻守于前线的六万大军的支持。

3月31日,上午10时,大维齐亲临叛军驻地,向所有耶尼切里军团官兵宣布,此次平叛,主诛首恶,余者不问。

另外,大维齐还告知士兵,素丹陛下已经允诺将为他们发放拖欠数月的饷银。为了印证自己的说法,他命令禁卫军将数十口钱箱摆到了阵前,然后将其一一打开,一枚枚把花花的银币洒落了一地。

叛乱的耶尼切里军团官兵见此情景,军心立时动摇。

午前11时,叛军驻地爆发一阵激烈的枪声和厮杀声,随后,无数的士兵奔出营地,纷纷主动向禁卫军投降。

正午1时,一队耶尼切里军团官兵捧着叛军头领帕特罗纳·哈利勒的脑袋,走出了军营。

至此,这场未遂政变基本上被镇压。虽然,城内可能还有一些乱兵和黑恶势力在肆虐,多是趁火打劫之辈,不足为虑,影响不了大局。

齐国公使冯泉林在街上局势尚未完全平复之际,便第一时间拜访了大维齐,商讨两国之间如何进一步加强经贸和军事联系,并协调对威尼斯和俄罗斯展开军事打击。

可万万没想到,一份来自埃及的战报,通过陆路传递的方式,送至大维齐的案头。

英格兰入侵了埃及,并且还封锁了该地通往伊斯坦布尔的海上运输。

帝国急需的军械物资和粮食供应,暂时被中断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