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票房(二合一)156(1 / 2)

10月5日,京城华谊总部。

国庆假期还没过去,今日公司上班的人还不多。

可因为冯裤子的新片《夜宴》还在京城紧张拍摄,所以从片场回来的汪中磊并没回家,而是接了电话就直接来了公司。

宽大的办公室里,此刻除了汪中军和弟弟汪中磊,还有负责宣传的郭娜,和新上任的经纪公司总经理刘韬。

今年四月王金花带着旗下四十多位艺人,从华谊跳槽橙田,成了今年娱乐圈最劲爆的新闻。

华谊能短短几年时间就成长起来,除了冯裤子的稳定产出,就是王金花手中的这帮艺人。

可以说,华谊靠着这几十位头部艺人,在国内影视圈吃到了发展的第一波红利。

只是快速的发展,自然也带来了隐患。

华谊旗下的明星艺人,基本全由王金花在管理,她的保姆式经纪人服务,也确实把明星艺人照顾的无微不至。

从两年前开始,两兄弟就已经发现了她的尾大不掉,开始有意拉拢和分化。

只是王金花也不是善茬,这两年随着华谊的实力越来越强,双方的矛盾就开始变得激烈了起来。

而今年冯裤子的新电影《夜宴》也成了最终分崩离析的导火索。

当没有一位华谊艺人参与的《夜宴》演员名单公布。

王金花也果断选择了离职,接下来就是包括陈到明、胡君、夏语、刘佳玲在内的四十多名大牌明星,集体大跳槽。

当外界都在猜测华谊会不会因为这次人员大跳动,而一蹶不振的时候。

周讯和黄小明的迅速加入,和全新的艺人工作室模式,又让他们迅速稳住了局势。

如今手里除了进军国际市场的《夜宴》,与唐仁合作的大型古装历史剧《少年杨家将》。

还在和龙叔洽谈新片《宝贝计划》,张之亮的《墨攻》。

汪中军要用事实证明,华谊缺了谁都可以。

“这是最新的票房统计。”

“这沈涛是真有点东西,网络舆论算是被他玩出花了。”

等人都到齐了,汪中军将最新收到的票房数据,放在了办公桌上,示意他们都看看。

国庆假期已经过去了五天,基本上大局已定。

龙叔的《神话》,不出意外能拿到这个档期的冠军。

只是票房并不如所有人预想的那样破亿。

上映十二天,目前票房6280万。

按照目前的票房走势,最终落点估计不会超过九千万。

可以说这个票房算是让大部分人都没想到。

在华谊的预计中,以龙叔的号召力和如此大的投资,再配以大规模的宣传。就算最终票房不能破亿,最少也能相去不远。

可就现在的情况看来,《神话》多少算是失败了。

反倒是沈涛的《那些年》,有些意外又不算太意外的再次爆冷了。

意外是所有人都没想到,一部投资600万的青春片,还是一个演员转行的新人导演。

能在这个国庆档期拿下最少5000万的票房。

就目前上映十天时间,票房已经稳定过了3300万。

这个成绩,不管是投资,还是阵容,在事前都不会有人想到能取得这么高的票房。

按照他们的估计,票房能有2500万就已经算非常不错了。

那还是看在演员是沈涛的情况下。

以他目前国内的粉丝基数,拿个两千万应该还是没问题的。

毕竟这类青春片的票房一直都不太高。

去年荣信达的那部《恋爱中的宝贝》,在有周讯和陈昆的情况下,也才不过1200万票房。

可说不意外,是因为这毕竟是能营造出国内最大黑马《疯狂石头》的公司。

有着《疯狂的石头》的爆冷,现如今所有影视公司,都对他们的片子,多少会有些期待。

毕竟他们不能按常理来看待。

事实也确实是如此。

在基本没有多少线下宣传的情况下,《那些年》硬生生依靠着线上的网络营销,直接拉出了一个大热话题。

回忆青春!

从《那些年》开始宣传,所有公司都在关注着他们。

只是这一次,他们没有碰瓷、没有炒作。

一开始大家对沈涛如此简单的宣传还觉得有些意外,都在期待他还能有什么其他后手。

然而直到电影上映,也没见他有丝毫多余动作。

首映礼无比寒酸,放出的路演信息,也非常少。

比起《疯狂的石头》的那些层出不穷的营销。

《那些年》可谓是不声不响。

然而就是这不声不响,看似平淡的营销,却在电影上映后,逐渐爆发出了意想不到的能量。

先是《那些年》的博客话题,在上映后第二天直接就炸了。

虽然一开始是两伙网友的隔空骂战,可慢慢随着看过电影的网友越来越多。

那个被营销了一个多月的青春话题,就再次迎来了大量参与者。

一篇篇对青春回忆的博文,和对沈涛的“控诉”,开始大批量的出现在博客里。

不少网友原本是看见新闻,去围观一场八竿子都打不着的骂战,结果不知不觉间就沦陷进了一场集体制造的青春回忆当中。

一个话题,当参与的人越来越多,那它的热度就会越来越高。

再加上电影宣传部门的推波助澜。

线下媒体也进一步跟进报道,从而吸引来更多的围观者。

这就像是一个漩涡,一开始还很小,可随着被卷入的海水越来越多。

引发的虹吸效应就会变得越来越大。

这个漩涡就变得越加庞大。

因此电影票房,也就自然越来越高。

有这几天的持续发酵,又恰好遇上国庆放假。

所以只短短几天时间《那些年》的票房就迎来了一波快速增长。

虽然已经十天过去了,可网络上关于青春的话题,却依然没有散去。

它引发的虹吸效应,还在不断为《那些年》创造高票房。

如果说去年的《疯狂的石头》,在宣传上有些出其不意。

那么这次《那些年》的宣传,就有些太堂堂正正了。

话题营销,这在所有宣传公司看来,就是最简单,最常用的一种手段。

当互联网刚刚出现的时候,他们就在开始用这个方法宣传电影了。

和网站合作,打造影片的专属话题。

可正是这种常用的手段,却被沈涛用出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看完手中的票房统计,汪中磊几人都沉默不语。

如果把时代文化的宣传,比作武功招数的话。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