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找家长148(1 / 2)

国内互联网发展分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无疑是1994-2000,这是市场的萌芽期。

网络发展以门户网站为主。

而第二个就是2001-2008,这是上升期。

是国内互联网野蛮生长的阶段,以社交与电商为主。

QQ、贴吧、论坛、博客是这个时候的主要战场。

社交平台上面活跃着大量的年轻人,网络世界成为了人们生活的第二空间。

2005年我国的网民达到了1.17亿。

这是一个很多人手机都没有,却已经有上网经历的年代。

互联网的社交,已经在逐渐开始取代人们的线下社交。

尤其是年轻的一代。

杜芳每天下班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

追了半年的《超女》昨天终于落幕了。

她支持的“笔笔”虽然没能取得冠军,可看着最终只相差20万票,她多少还是能接受的。

只是没有了《超女》和拉票的日子,突然就让她感觉空落落的。

好在刚加的QQ会员高级群和贴吧粉丝团都还在。

2005年QQ群正式对外开放,只是免费群一开始只能容纳50个人,除非开通QQ会员高级群,才能一次加五百人。

她先登录QQ,看了看群消息,又去贴吧发了一条今天的心情。

看了看别人的回复,大多都是说比赛结束,好像突然有些不适应了。

不用为自己喜欢的选手拉票,也不用每天跑出去找人借手机投票。

这突然的落寞,让杜芳一时间不知道该干什么。

就在她对着屏幕发呆的时候,贴吧突然跳出一个新帖子。

标题是“我在参加博客的“对过去的青春表白”活动,快来帮我点赞转发吧。”

看那个账号,杜芳一下就来了兴趣。因为她认得,那就是“笔笔”在贴吧的个人账号。

她想都没想,就直接点了进去。

里面是一个博客的连接和截图,上面有一篇关于回忆青春的博文,下面还配了几张照片。

只是因为是截图,看得不太清楚。

可杜芳一眼就看出了,那是“笔笔”读书时候的照片。

新浪博客这个关于青春回忆的话题,其实这半个月早就在网络上传开了。

毕竟一百万的奖金,是真的能吸引不少网民参与的。

她还帮几个同学点过赞,只是没想到“笔笔”也会参与。

想到活动说的前二十名能瓜分奖金,和送线下观影票。

杜芳立刻就来了心思,如果“笔笔”获得了线下观影票,那不是说她也会去线下看。

即便到了这个时候,那些当初支持选手和投票的观众,都还是没有把她们当明星的感觉。

在她们心目中,这些获得前几名的选手,就和他们一样,还是普通人。

想到这里,杜芳直接就点进去了那个链接。

等到页面跳转到了博客,此刻下面已经有几百条留言,上千个点赞。

杜芳想都没想就进行了点赞、回复。

完事还不忘把链接复制到了QQ群。

只是这一会儿,群里已经炸开了锅。

原来这次不光是“笔笔”有参加这个活动,超女们基本都在新浪博客发了自己的学生时期的照片。

大家在讨论谁学生时期和现在变化最大的时候,也自然带出了沈涛的新电影《那些年》。

营销的关键不是给消费者推销产品,而是让他不知不觉就对你产生兴趣。

就像这次的“回忆青春”话题。

只要把话题带起了,陷入青春回忆的人,就会不自觉想起《那些年》。

当他们开始讨论,开始关注的时候,那么就是《那些年》的营销成功的时候。

一个档期,愿意进电影院看电影的观众就那么多。

虽然国庆有七天,可真正决定票房成败的时间只有前三天。

上映第一时间就愿意进到电影院观看,那一定是对电影有着独特兴趣爱好的。

《神话》是英皇投资1.6亿打造的大型爱情史诗电影。

据说光选景就花费了6000万。

具体花了多少,反正一般人也不知道。

毕竟印度的帝沙圣山、帝沙神殿和圣沙帝古墓,据说是不对外开放的,还是看了龙叔的面子才让拍摄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