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风起之时76(1 / 2)

“让织工织布,让铁匠打铁,让木匠营制家具,这是太祖皇帝定下的基本国策,为的是各人只干各人的所长,如此做,对大明,对百姓,都是最好的。

如今皇上想要改稻为桑,把浙地一半的稻田都改成桑田,养蚕所得银子数倍于种田。

稻农想去种田就让他们去种,这样的大好事,给这些泥腿子们实在是可惜了,应该让大户们先来!

浙地耕田,官田约占15%,已大部分更改为桑田;民田约占85%,其中,百亩以内的小地主和十几亩、几亩的自耕农半自耕农占了约60%,大户占了约25%。

把大户的稻田全部更改为桑田,你们需要的蚕丝至少有了应急。

皇上体恤自己的子民,说稻田改为桑田之后,赋税可减半,大户们又得了实利,更沐浴了君恩。

此为两难自解之法。”

蚕娘子等人面面相觑,一时之间,都不知道林参将是在开玩笑还是在戏耍他们了。

大户们的稻田本就是免纳赋税的,减去一半,不还是免纳赋税嘛。

呃…不过也确实减去了一半,沐浴了君恩。

被林参将这么一说,倒真像是天大的恩德似的。

蚕娘子等人心里是不相信能说动大户们改稻为桑的,但毕竟刚见识了林余的霹雳手段,此刻又抱着一丝希望与惊喜撺掇道:

“公子若真能让大户们改稻为桑,我等保证,立刻让杭州城内大大小小的缫丝铺、织坊、绸庄、布行、纱厂等铺面重新开业,仍旧招回原本辞退的织工,助公子平乱大事。”

“咳…”沈一石重重咳嗽一声,迈过五位商人,凑到林余跟前小声说道:

“林兄,你初来杭州,恐怕还不知这些大户们的背后牵扯,甚至一纸诉状,能直达天听,比一省巡抚都难缠许多。

所以,别说胡部堂,就是严阁老,往往也要卖他们几分面子的。这么说吧,严阁老在江西袁州府,徐阶徐阁老在南直隶松江府,他们本家就是占地几十万亩的当地大户。

别说改稻为桑,甚至单就今晚上的这些话,要是让他们知道了,怕是都会引来杀身之祸。

林兄!我知道你着急,可再着急,也不能树敌太多太重,把自己搭进去啊!”

沈一石苦口婆心规劝,是真的怕了。

林余叹了口气,明知故问问道:

“得罪大户,比明天的事还要可怕?”

“呃…”沈一石愣住了,沉吟了下说道:

“这倒是不如的,但具体情况要复杂许多。

官员办事,多用官场手段,一是官位施压,二是上本参奏。

大户办事,多用民间手段,一是钱色利诱,而是性命家人威胁。

这些大户家中,圈养死士是常有的事,更不消说,他们跟漕帮等,也互通有无,互为倚角。”

林余听了,顿时了然,这不就是…黑社会,咳,大善人嘛。

官员们与大善人,黑白两道,行事互补。

大户行事,上有官府遮掩,下有恶仆帮手,更加肆无忌惮,鱼肉乡里。

但此时此刻对付大户,也不失为一个好时机。

本地官府帮不上忙,大户们未必敢第一时间动手杀他,何况他也不怕大户们来找死,于是他们就只能寻求外地大户,或京城故旧帮忙。

此事办得要快,要狂风骤雨一般打得他们措手不及。

等到大户们意识过来,想要仓促聚力,只消一次打击,就能达到一击必杀的效果。

到那时,就算告到京城,嘉靖皇帝得了利,却又不用他得罪人,此事可定。

至于通过跟大户讲道理,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让他们主动改稻为桑,这种方案林余根本不考虑。

难道胡宗宪没想过这种法子么?不会的,他只是事事受限,考虑太多,办不到罢了。

也许该启用齐大柱来帮忙了,既能保证他和他家人…呃,他在此地没有家人,的安全,说不得也能在关键时刻起到意料之外的效果。

林余心思既定,略过沈一石,看向五位商人说道:

“浙地百姓之所以不愿意改稻为桑,说到底还是手中既没余银,更无余粮,又不信任官府承诺,这才一丝一毫的风险都不敢冒。

大户人家则不同,他们手中既有余银,更有余粮,一年以后即可回收收益,为何不敢做?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