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路上遐想68(1 / 2)

“沈都使,请你和胡管家一起出具一份文书。

文书的内容,就是请布政使衙门的张参议,按察使衙门的宋副使,知府衙门的钱同知,去芸苑商议退敌之策。”

林余说完,沈信不由一愣,问道:

“何不来总督府?此等要紧事,还是不要让一介商人知道为好。”

林余轻轻摇头,说道:

“有两点原因。

第一点,总督府是织工们重点攻打之地,人来人往,难免会出岔子。若是一个不小心,某位官员被织工逮了,咱们是救还是不救?救得话,会提前引爆与织工之间的冲突;不救的话,难道看着那位官员被活活打死不成。

第二点,此事正要商人们知道,要织工各回各家,不靠衙门,不靠卫所兵士,得靠商人。

沈都使是武将出身,遇着乱子,当然习惯征剿,但织工终究不是暴匪,而是我大明百姓,被逼的造反罢了,若是部堂在这儿,应该也会体谅织工们的难处的。”

沈信听了,脸上不由青白交加,这林余小子,分明是讽刺他武将不懂民政。

很好!

既然如此,他倒要看看,红了眼的暴民是否会跟林余讲道理!

只要杭州右卫和杭州前卫两卫兵士无损,待到总督府吃瘪之时,正是他力挽狂澜的好时候。

到那时,他借此乱立功,哪怕部堂回来,也断不能挑他的错了。

想到这,他不禁高兴起来,觉得如今的计划,比他先前冒冒失失让两卫兵士进城平乱的计划更好了。

当然,这有个前提。

他得参与进这个计划,这才能在关键时刻,抓住时机,一举翻盘。

“哼!此等危急时刻,他们三人要是敢推诿不去,老夫先砍了他们脑袋!”沈信正欲以手握剑柄,却摸了个空,这才意识到,他是被劫持来的,劫持之前,他并未着盔甲,挎长剑。

林余听了沈信的话,反倒疑惑起来,这老家伙怎么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了,看起来倒比他还着急。

不过这样也好,有这个二品大员坐镇,事情便能办得更好了。

总督府内的亲兵,除堵门的之外,兵分四路,三路去请衙门的主事之人,一路护送着林余和沈信去往芸苑。

胡管家当着沈信的面,把关防大印交到林余手里,嘱托道:

“林公子,老奴还要守着总督府,守着夫人小姐,不能陪你去芸苑了。

这关防大印,见之如见老爷,老爷是朝廷派来的浙直总督兼浙地巡抚,有谁不服,可令亲卫直接斩之。一切后果,自有老奴替您担着。”

林余接过关防大印,心中明白,胡管家这是把胡宗宪一家的兴衰荣辱,全交由他之手了。

他没矫情,更没啰嗦,直接答道:

“胡管家且放宽心,余定不辱信任。”

黑夜中,林余、沈信和同行保护的三位总督府亲卫,在巷子里绕行。

并不是碰不到游荡的织工,但三位亲卫身手厉害得紧,先出刀逼住,然后直接打晕,行云流水,不过眨眼功夫。

是以,还算顺利。

沈信一路之上,没注意碰到的暴民,一直都在观察身旁的林余。

按长相论,英俊倜傥,若是在科举考场上,是能占到便宜的一等一的长相。可惜,如今皇上久不上朝,更不主持殿试,近二十年里的三甲进士,都没有机会面交龙颜。他当年中的是武举,本就低了进士一等,更没有所谓殿试,后又在各地方做官,竟都没机会面见过龙颜。

这林余刚才所说,倒也没错,他武举出身,确实不如部堂文武全才,遇着民乱先想着征剿,便天然落了下成。部堂若在,定会有更妥帖的法子。

咳,怎想的如此远……

这林余,长相不错,气度不错,临危而不乱,是个人才,但绝不会是世家子弟出身。

在暗巷中行进之时,难免会遇到屎尿脏污,或者当有暴民临近时,便不得不紧贴砖泥墙壁遮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