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调虎离山66(1 / 2)

总督府,会客厅。

胡管家很快来了,满脸的憔悴神色,见了林余,先说道:

“林公子,布政使司的左参政已被暴民打死,右参政害怕逃了,如今还能主事的是左参仪张大绪,从四品官衔。

按察使司能够主事的正是您见过的副按察使宋进勇,正四品官衔。

至于知府衙门,能够主事的是府同知钱良元,正五品官衔。”

林余听了,颇感兴趣地问道:

“咱们总督府呢?难道是胡管家你主事?”

胡管家倒也没否认,讪讪笑道:

“林公子不知,总督和巡抚本就不是常例官职,府内多是幕僚,起的是出谋划策的作用,并不主事。

老爷在的时候,民政、军事、刑狱等具体事务,还是要交给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和按察使司去做,总督府只起协调职责。”

所以,胡宗宪走后,总督府就成摆设了?

林管家是在向他…示弱?

林余上下打量了一番胡管家,直接问道:

“这么说,我让你召集各个衙门的主事前往芸苑议事,颇有难度?”

胡管事苦笑道:

“林公子,听说都指挥使司已调了杭州右卫和杭州前卫,明日即可入城平乱。

此时街面上不太平,若要召集各个衙门的主事去芸苑议事,怕是他们都会找理由推脱不来,老奴总不能绑他们去芸苑啊。”

真到那时候,为什么不绑?

林余选择避过这个话题,转而问道:

“若是我携总督关防大印,去见杭州右卫和杭州前卫的两位指挥使,他们是否会听我的?”

胡管家一怔,严肃回答道:

“老爷总领七省军事,有这关防大印在手,自然会听公子的。”

林余又问道:

“若是都指挥使司的都指挥使也在场呢?他虽是武将,却是现在杭州城里唯一的正二品朝廷大员,也是两位指挥使的顶头上司。我毕竟不是部堂,仅凭关防大印,当我与那位都指挥使意见相左时,能号令人吗?”

胡管家紧皱眉头,半晌后才回道:

“见关防大印如见老爷,按说是能的。”

按说?

林余登时明了。

俗话说,县官不如现管,说的就是手下阳奉阴违的现象。

他的命令如果与都指挥使的命令相左,那杭州右卫和杭州前卫的两位指挥使,恐怕不会服气他这个年轻小子的指挥。

在摆平其他衙门的主事们之前,他得先从那位都指挥使手里,抢回兵权。

没有兵权,无论是镇压还是怀柔,都是无稽之谈。

而抢夺兵权的关键,不在他,在胡管家身上。

那位都指挥使,不会听他这个陌生的年轻小子的,却未必不会听胡管家的。

林余看向胡管家,笑着问道:

“胡管家,你也不想部堂在京城回不来吧?”

胡管家登时吓的面色惨白,急忙问道:

“林公子可是又提前知道什么消息了?老爷走前,让老奴一切都听公子的,公子有话不妨直说,老奴定是听从的。”

林余实话实说道:

“部堂在京城的待遇不算太好,到京城五六日也不得皇上召见,去拜访阁老又吃了闭门羹。

若是杭州城内上万织工作乱,被杀得血流成河的消息传到京城,部堂虽不在杭州,但御史们奏疏一起,这个平乱的功劳是都指挥使的,这个作乱的罪责恐怕还需要部堂来但一担。

到得那时,胡管家你说,皇上是会立刻让部堂回来平乱,还是会升都指挥使的品衔,让这位平了一半的都指挥使老爷继续平乱?”

胡管家一时间心乱如麻。

他不知道老爷在京城到底情况如何,但从杭州到京城,一去一回,等老爷回来,怕是得十天之后了。

民乱似火燎原,怎么可能来得及?

更别说,都指挥使司的沈都使可是有些七窍玲珑心的,他若是动了歪脑筋,夸大民乱程度,说是一日比一日严重,一刻都拖延不得,逼迫朝廷让他代行总督职责平乱,朝廷迫于形势,难道会不答应么?

老爷因为毁堤淹田的事,已被阁老不喜,若是再出了这等民乱,阁老手下的御史们恐会立刻群起而攻之。

到那时,朝廷有御史弹劾,杭州城有沈都使暂代,老爷怕就真的回不来了。

他越想越怕,越想越觉得这种可能性非常大,着急问道:

“林公子,依你之见,那该如何是好?”

林余挥手向下,作狠辣姿态:

“在消息传入京城之前,也就是说三日之内,解决掉这次民乱,不给御史们中伤和都指挥使邀功的机会。”

胡管家一怔,若要迅速平乱,正该调杭州右卫和杭州前卫的兵丁入城啊,这不正合了沈都使的心意吗?

他忍不住问道:

“该如何平乱?若是调兵镇压,怕是还要依仗沈都使啊。”

林余冷哼一声:

“就是上万头猪,三天也抓不完,何况上万个织工呢。

而且,织工本就是没饭吃了才要造反,衙门却派兵镇压,血流成河之时,当真不怕引得天尊降怒么!

所以,不能镇压,当以怀柔之策退敌。”

胡管家顿时惊醒,对啊,还有天尊在天上看着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