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初识屠本畯31(1 / 2)

“胡管家,找人打听一下,江心月身世背景、家住哪里?”

林余朝胡管家吩咐下去,自己在工造司内闲逛。

工造司整体呈长宽比非常夸张的长方形,两边又有凸起,像是一条伸展了腰身的蜈蚣。

长方形又被划分成不同的区域。

最里面的是织工部,侧面开有小门。小门外是有影壁的院子,院子通过甬道直连大门,大门外是热闹的大街。

织工里有很大一部分为年轻女子,有个小门,女织工们上班做工时就不必走正门,被其他的工匠们吹口哨起哄。

但也不特意在内部隔绝,因为匠户在大明地位不高,男的不好娶妻女的不好嫁人,如果能内部消化,也算稳定了人心。

织工部挨着木工部,如果织机出了问题,可以就近找木匠们解决。

木工部又挨着铁匠部,这是因为大明的很多用具,木、铁不分家,便于合作。

正好,火器部那里又让造一个什么“木柄手榴弹”,一端是截木头,一端是铸造铁皮环。

铁匠部的主体却并不位于长方形内,而是位于“蜈蚣腿”的位置。

因为其他部都嫌他们打铁的声音吵闹,所以开炉铸铁被安置在了蜈蚣腿位置,还起了一堵高墙密闭。

铁匠们只能安慰自己,是他们喜静,不愿与其他部来往,可不是其他部不愿与他们来往。

况且,做工时,他们常常坦胸露怀,不太雅观。

单独分个屋子做活,正好。

铁匠部和玻璃部被安排并挨着,玻璃部人少,几个陶瓷匠人没能独立成部,索性加入到了玻璃部里。

反正,真要造瓷器,去旁边的景德镇不更好?

谁会来工造司呢。

林余之所以安排铁匠部和玻璃部挨着,是因为这两个都要用到“高温”。

以后,说不定会建造高炉炼钢,即使不炼钢,烧矿石也不错。

玻璃部又挨着一些杂七杂八的被缝合起来的部门,例如厨子。

厨子这里人数不多,却位于工造司中心位置,占的地方也大,摆满了桌椅板凳。

每逢中午,他们得做一顿饭,供应全工造司的工匠们。

这顿饭,首先要保证吃饱,也就是说米饭管够。

然后要有一些菜,多根据时节而定,夏天多莲菱和野菜,冬天多萝卜。但总的来说,可以在菜多的时候做些腌咸小菜,以备菜少的时候。

每十天工造司会放一次假,放假之前会吃一次肉。

肉多为鱼,海鱼比如大黄鱼小黄鱼,河鱼比如刀鱼虾蟹。

现在不是中午,所以整个食堂都空荡荡的。

林余路过时,看见一个与他年龄相仿的年轻男人,正在餐桌前读书,还不时地趴在那里写写画画。

他见林余过来,慌忙放下纸笔,拱手道:

“晚生见过管事。”

林余点头致意,看向桌上纸张,上面画着一个长满了刺的墨色圆球。

圆球旁边写着“海胆”两字。

他有些疑惑,问道:

“你这是在…做食谱?海胆此物,清蒸最好,蒜蓉也可。”

屠本畯眼睛一亮,问道:

“管事竟认得海胆?”

林余大学是在一个北方沿海城市上的,因此吃遍了各种口味的海鲜。

海胆不算多特殊的,吃的是鲜味,但算不上多好吃,吃多了嘴里能淡出个鸟。

他点点头,说道:

“如果不怕寄生虫,就是里面藏着的能让人拉肚子的脏东西,可以取一海胆,洗净撬壳,去掉内脏,用调羹挖出黄色瓣状的海胆卵,加冰水浸,就可以生吃了。口味重的,可以加盐或豉油。”

林余一边说,屠本畯一边记,边记还边感叹道:

“实在想不到,管事竟然跟那倭寇一样,喜食海胆。”

林余眉头一皱,你这人是真不会说话,什么叫“跟倭寇一样”。

男人见林余隐隐有生气姿态,顿时恍然大悟,解释道:

“啊,晚生唐突,并无其他意思。我初见此物,是在倭寇那里,还以为这是倭国传过来的。后来问了渔民,原来是大明之物,只是咱们大明人并不爱吃。”

林余点了点头,算是认可了解释,又问道:

“你叫什么名字?我看你识文断墨,不是工造司的厨子吧?”

屠本畯一脸羞惭之色,说道:

“晚生屠本畯,家父屠大山,本为应天府兵部右侍郎,因抗倭失利,贬黜为民,这才回宁波府居住。

晚生四处游历,聊解苦闷,竟没料到银子已经花光,听说工造司给的钱多,这才托了人进来,在厨房打下手,混口饭吃。”

林余乐了,笑道:

“你可真够另类的。”

“别的士子没钱了,要么以才搏名,到烟花巷混软饭吃;要么投靠故旧亲朋给些盘缠,你怎么就想到当厨子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