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空中侦察85(1 / 2)

经过一个上午的紧急整顿,完成整备的第十六联队,踏上了向永兴村方向行军的路途,十六联队不仅完成了武器弹药和辎重粮秣的补充,还得到了兵团配属炮兵的增强。

在行军途中,野炮兵第二联队第四大队的一个炮兵中队奉命加入了第十六联队的行军队列,这一中队配备的是最为新式的九一式一百零五毫米榴弹炮,它们将作为增强炮兵火力来配合第十六联队作战。

人,骡马,辎重车,火炮,炮车,弹药车,步兵炮,联队炮,速射炮汇聚在一起,形成了一条蜿蜒的长龙,向永兴村的方向缓缓移动。

忻口其他方向的战斗仍然在激烈的进行着,炮声隆隆,名为战备行军,实际上强度比之平日里训练的旅备行军也强不了多少,在十六联队的行军队伍之中还有不少被强征来的中国苦力。

这些被抓来的农民,有的赶着自家的马车被迫为日军装载辎重物资,这还算是幸运的,最惨的是那些一无所有,只有一条命的苦力,身上背满了日军的装具甚至是步枪,轻机枪等武器,悲惨的随着日军队伍前进,稍有不慎就会遭到那些一身轻的日军的拳打脚踢。

对于这种行为,日军内部是默认甚至是鼓励的,通过抓苦力来获得额外的劳力,并让这些苦力为日军携带自行的装具和武器,可以大大减少行军中日军的体能消耗,于作战百利而无一害,当然,那些苦力的感受与死活,就不在其考虑范围之内了。

行军队列中的很多人,不用背包,不用被粮秣,甚至连武器都有苦力来携带,虽然是战备行军,可却比平常训练时的旅备行军还要轻松不少。

隆隆的炮声,其他方向正在激烈战斗和殊死搏杀,两相对比之下,对于不少日军士兵来说,也是一种难得的体验,只不过,危机与危险,往往也隐藏在顺境与轻松之中。

天空中,洁白的云朵里,一架飞机正穿云飞行,这架飞机上涂土黄与深绿云形分割迷彩,机腹为淡蓝灰色,机身侧面用黑色油漆刷写编号,尾垂方向舵有6条蓝色和6条白色相间横条,而机翼和机身上的青天白日徽,揭示了这架全金属单翼飞机的身份-中国空军。

这架飞机正是隶属于中国空军第二十七中队的美制寇蒂斯A-12雪莱克攻击机,乘员2人,机长9.83米,翼展13.41米,机高2.84米,空重1768千克,发动机为莱特旋风式R-1820风冷式发动机(690匹马力),最大起飞重量2611千克,最大飞行速度285千米/小时,最大航程521千米,武器装备为4支7.62毫米口径M1919机枪,1支同型后方防卫机枪,外挂4个55公斤炸弹或10枚13.6公斤航弹。

1936开始,国民政府分两批订购了22架A-12,全部是攻击机型,配属空军第9大队第26、第27中队。

飞机中,中国空军第二十七中队飞行员范光华中尉忧心忡忡的透过白云,看着地面上日军宛若长龙的行军队列,后座的机枪操作手叶桂准尉则是一脸的遗憾与惋惜,自抗战全面爆发以来,华东的淞沪和华北同时开战,本就贫瘠的中国空军无力兼顾两线战场,只有将精锐主力战机全部调往淞沪地区,留给华北的,仅仅只有一个由老旧军机组成的空军大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