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突袭荆州184(1 / 2)

岳州城!

阿桂率领清军残部在脱离长沙战场之后,昼夜急奔了数日,终于抵达了岳州城外。

看着前方那座高大的城关,清军上下明显都是松了一口气,感受到了一股久违的安全感。

阿桂被人搀扶着才能下马,今年阿桂已经不年轻了,骑马昼夜急奔,对他来说实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全身上下那到处传来的酸痛,无不提醒着阿桂,你已经老了,不再是曾经那个年轻人了。

阿桂下了马,脸色相当的凝重,开口说道。

“传令下去,大军进城之后,立刻着手布置加固城防,以备明贼来犯!”

“做好在岳州迎击明军的准备!”

阿桂知道,明军既然攻取了长沙,就不可能放过岳州。

估计很快明军就要对岳州动兵了!

一但明军进逼岳州,则岳州危矣。

如果陕西绿营不损,阿桂对守住岳州还有几分把握。

但现在的局势却是,陕西绿营的主力被明军全歼在了长沙城下。

阿桂手头最重要的一支战兵就这样被打掉了。

一支军队中,那些有能力和敌人进行野战的战兵才是灵魂。

一但失去了这些有能力和敌人进行野战的战兵,那这只军队距离被打垮也就不远了。

阿桂现在所能做的,也就只有尽可能的加固岳州的城防。

希望能坚持到湖广总督三宝和总理大臣舒赫德派来援兵。

现在阿桂最后悔的,就是自己在长沙之战中的冒进了。

若他在打完襄阳之战后,没有冒进,而是稳扎稳打向长沙推进,大军又岂会在长沙城下折戟惨败?

就在这时候,一旁的海兰察走了过来,开口说道。

“大将军,好消息,好消息啊!”

此时,海兰察的脸上隐隐可见喜色。

阿桂闻言,转头询问道。

“哦?是吗?这时候还能有什么好消息?”

阿桂在问这话的时候,并没有多少的期盼。

他不认为就现在这种情况,他还能接到什么好消息。

海兰察闻言,却是兴致勃勃的说道。

“回大将军的话,是湖北那边传来的好消息。”

“白莲教残部再次受到重创,现已经退入了郧阳府的深山,短时间内没能力再出山闹腾了。”

“湖北局势稳定后,湖北方面很快就可以抽调兵力来增援岳州城!”

湖北兵虽然不算什么精锐,但蚊子腿再小也是快肉。

能多些兵力用于增强岳州城的防务,总好过一点援兵也没有。

阿桂闻言,脸色稍有好转。

“这么说的话,这确实是一个好消息!”

“希望湖北方面的援兵能在明贼进犯岳州前抵达吧……”

……

与此同时,朱靖垵也是做出了决定。

“阿桂要守岳州,那就让他去守!”

“岳州为坚城,在清军大兵云集的情况下,其城防更是固若金汤。”

“我军若是强攻,即使最终能攻克,怕也得付出不小的代价!”

“这是孤所不愿看到的!”

说到这里,朱靖垵语气稍稍一顿,然后开口说道。

“是故,孤决定!”

“大军先不取岳州,而是绕过洞庭湖,走常德,澧州一线,渡江攻取荆州!”

“一举拿下荆州满城,以振奋湖广人心。”

朱靖垵手中的指挥棒绕过洞庭湖,然后前后在常德,澧州点了点,最后指在了荆州的位置上。

现在阿桂所部兵马退守岳州,他若想要保全岳州,则肯定会向湖北方向的清军求援。

一但湖北的清军汇聚岳州,则湖北腹地必然空虚。

明军若是趁机攻取荆州,定然可以一鼓而下!

要问满清在湖广最重要的城市是哪一座?

是武昌?是长沙?还是襄阳?

不,都不是!

正确答案是荆州!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荆州有驻防八旗,有满城。

正如同大明收复广州,打掉广州八旗之后,满清在两广的统治便崩盘了一样。

大明若能攻取荆州,打掉荆州八旗,则代表着满清在湖广的统治也将彻底崩盘。

更加重要的是,明军夺取荆州,打掉荆州八旗之后,乾隆会如何处置阿桂这个丢掉荆州的罪人?

为了给八旗内部一个交待,阿桂这个荆州丢失的第一责任人,最少也得罢官流放。

到时候,一但阿桂被乾隆罢官流放,那岳州城还不是不攻自破吗?

正如当年张献忠破襄阳,袭杀襄王,要借崇祯之手逼杀杨嗣昌一般。

朱靖垵也准备要借乾隆之手,来逼杀阿桂!

当然了,即使乾隆不处置阿桂,那对明军来说也没损失。

反正最差也是保底荆州入手,荆州八旗覆灭。

明军肯定不亏!

大不了到时候发兵顺长江东下,再打一次岳州就是了。

这就是占据战略主动权的好处!

打与不打,打哪里,都是我说了算,敌人只能被动应战。

最终的结果,自然是可想而知的!

在一场战争中,战略主动权实在是太重要了。

朱靖垵话音落下,明军诸将纷纷开口说道。

“太子殿下英明!”

“末将遵令!”

朱靖垵微微颔首,然后接着说道。

“好了,既然如此那便都下去准备吧!”

“筹备大军出击所需的粮草,军械等物资,然后准备开拔……”

随着朱靖垵命令下达,明军开始再次筹备起了出征。

大量的武器军械等物资被民夫通过水路,从广州线运抵前线。

但粮草,药材等物资,朱靖垵则是选择了在长沙附近就地筹集。

简单来说也就是招标!

明军这边列出自己都需要什么物资,先付一部分押金之后,交由长沙士绅去具体操办。

等物资清点入营,明军这边再兑付尾款。

总的来说是省时省力还省钱的。

因为,古代运输军粮,最大的损耗其实就是转运费用。

哪怕是地方上由各府县各自组织民夫,接力押运,可大批的粮草起运,最后等运抵前线的,最多一半。

这还是南方运输军粮有水路可依的前提下!

如果是在北方,全靠陆路运输,那损耗更大。

<divcss=&ot;ntentadv&ot;>可直接从当地采购就不一样了,不仅省却了运输所需的损耗,还省却了征召民夫的花费。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