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谅山之战126(1 / 2)

南方军情通过锦衣卫报入京师,戚奉先看完心里悬着的石头落地,赞道:“张懋军略深得一个稳字,有名将之姿。”

又过几日,南方捷报传来,谅山府一战打赢了。

大明南征主力出了谅山山道,即刻安营扎寨。安南的主力大营扎在100里开外。次日,明军前出60里再下一个大营。第三日,逼近安南军营30里外下寨。

此后两日,明军侦骑四出,并不急于决战。安南人本是以逸待劳反而先沉不住气,下书次日决战。

双方在辰时相距两里列好战阵。这一片战场其实是黎灏特意选的,但明军也很满意。此处沟渠较少利于骑兵。

黎灏选这处战场只因他手里有象兵,在他想来以象兵冲击,自然势不可挡。至于80年前象兵在明军手中受挫,在黎灏看来还是自家前辈们太蠢。

他可不蠢。

当时明军对付象兵的招数一是利用锣鼓声响惊吓战象,二是画了许多老虎狮子的大幅图画让大象产生恐惧。

然而黎灏早有定计,他安排好:在冲锋之时,将大象的耳朵堵上,眼睛捂住。如此一来,假如明军还是想取巧,必然栽个大跟头。

黎灏在高台上远观明军阵势。只见两翼各有数百骑兵,中间是2万狼兵,身穿红色战袍的明军反而在后阵。

黎灏大笑,回顾左右道:“明军主帅想让土司的狼兵来消耗我们,只怕那些人不愿意为他拼命。他们内部倾轧,安能不败。”

左右听大王此言,一时间马屁如潮,似乎胜券在握,只待战象一冲。

正午时分,黎灏传令击鼓,顿时安南3000前锋精锐,排好阵势杀上前去。对面狼兵同样出来3000,有个穿轻甲披红袍的带头。

黎灏以千里镜观之。其人身材长硕,一副小白脸的样子,拿的不是狼兵喜欢的砍刀,是一把细长的宝剑。

双方接战,喊杀声骤起,双方皆敲响战鼓助威。只见那红袍持剑之人勇不可当,杀人只是一剑,一剑既出,对手不是咽喉便是胸口中剑,当场倒毙。

周围的狼兵跟随此人越战越勇,而安南精锐渐渐不敌。

黎灏脸色难看,放下手中千里镜问:“红袍人是谁?”

身后有人小声道:“听说大明监军太监喜欢穿红袍。”

“我安南勇士竟然不如一个太监!”黎灏勃然大怒,回身夺下力士手中鼓槌,亲自击鼓助威。

然而没什么用,该打不过还是打不过。一炷香过去,安南败势已定;再小半个时辰后,出战的安南精锐被杀得干干净净。

安南阵中人人沮丧。

对面明军欢呼如潮。红袍太监站在横尸遍地的战场中央,举起手中宝剑发出一声怒吼,血战余生的狼兵跟着一起高声嚎叫。

狼兵们不顾身体疲累,一边救助受伤的老乡,一边搜索尸体。不管地上躺着的安南人是死是活,统统补上一刀再砍下首级。

许多狼兵还将砍下的首级挑在刀尖上朝着对面挥舞。安南阵中起初骂不绝口,后来渐渐止息,人人都在想:我们能打过大明天朝上国吗?

80年前被灭国的阴影在他们心头徘徊。

高台之上,黎灏深吸一口气,知道不能再等了,死活就是一锤子买卖。

他命人竖起红旗。

安南阵势从中间裂开,500战象被象奴堵住耳朵,蒙上眼睛,被鞭子抽打,开始冲锋。一些躲避不及时的安南兵被自家大象踩成一滩肉泥。

战场中央的某太监听到大地震动,想也不想,大喊一声:“兄弟们,跑啊。阿哥我先跑为敬!”

顿时狼兵们带着伤员,撒丫子开跑。

只见一只只光脚丫子在阳光下闪烁。战象们刚刚起速,又被蒙住眼睛,不敢跑太快,根本追不上。

两翼的明军骑兵见状,纷纷拨转马头,越过后阵直接逃了。

明军中央的狼兵主力帮着前锋兄弟抬起受伤的老乡,一起转身就跑。后阵的明军早早见势不妙已经先行撤退了。

兵败如山倒。

眼见战象一冲,明军不战自溃,黎灏大喜过望。身后群臣高呼道:“恭喜大王!我们终于打赢了明军。百年耻辱一朝得雪,大王功盖安南~”

马屁动人心,黎灏虽然心里欢喜得要跳起来两丈高,却故作镇定,挥手发令:“击鼓,全军追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