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夏竦的抉择265(1 / 2)

总设计师曾经说过,要实践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

改革不能一蹴而就,但也不能胡乱瞎来,必须符合国情,也必须找到其中的最优解。

所以考成法虽然还只是第一步,初步实施,可也要在探索过程当中不断改进,不断积累经验,才能完善得更好。

政制院这边的闹腾最终解决,赵骏给出的方案只是严惩了吕公绰,最后和李迪商议,判徒三年,削其士籍,勒令他在这三年当中,反思悔过。

这个刑罚也差不多就是后世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当中,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吕夷简提出反对,双方进行了激烈的争吵。

还是赵祯出面,改徒三年为圈禁三年,虽然还是坐牢,但生活条件要比在开封府监牢里强不少,还可以读书。

赵骏其实原本是想让吕公绰下乡当知青,干脆去乡里教书,改变一方贫困乡村的命运,也算是物尽其用,不浪费他这么多年苦读积累的一身知识。

可吕夷简听到这话都快疯掉,坚决不同意,最后也只能折中坐牢圈禁,也算是各方妥协的结果。

毕竟这个年代下乡教书不比后世下乡插队当知青,后世下乡有火车、汽车,而且我党对基层治理也得心应手,各地村长支书都有思想觉悟,不至于出什么岔子。

这年头下乡,九死一生都不为过。

随着吕党偃旗息鼓,赵骏又拿程琳、吕公绰等人开刀,总算是压服了一切不满,并且范仲淹还宣布,添绩效纳入考成法,每个月考核通过者,积累绩效,发俸禄时多劳多得。

在原本考成法的惩罚措施下,一套大棒加胡萝卜战术,成功地把官员们的情绪调动起来,也让这场闹剧算是落下帷幕,考成法算是坚定地执行了下来。

而就在这喧闹当中,十月底,正是傍晚散值之后,财政部左侍郎府邸,夏竦正在后院凉亭当中,静静地看着池塘内游弋的鲤鱼。

相比于赵骏那小门小院,汴梁哪个三四品往上走的高级大员不是豪宅别墅?

范仲淹那栋三进三出的大宅第都算是最普通的了,其余吕夷简家,豪宅连栋,琼楼玉宇,竟比皇宫。

晏殊家,庭院深深,金碧辉煌,雕梁画栋。

夏竦家也不差,整个院落占地数亩,亭台楼阁林立,犹如一片庄园。

唯一不同的是这些大员基本都住在外城。

内城一是没那么大地方,二是价格实在是太昂贵了。

在外城花五万贯能搞栋占地三十余亩的大豪宅。

在内城赵骏那不到两千平的小院子得一万多贯,五万贯连大豪宅的后院都盖不了。

这还算好的,到北宋末年的时候,赵骏那套房子得涨到七八万贯,豪宅在外城也得数十万贯,在内城得百万贯以上。

欧阳修到现在都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只能在郊区租一套,还不是在外城,可见房价多贵。

此刻夏竦望着他那将近一亩大小的荷花池,手里捏了把鱼食扔出去。

刚才他送走了宝文阁侍讲姜吉,虽然姜吉只是个正七品,但夏竦还是非常高兴地接待了他,和他一起吃了晚餐。

原因是姜吉为天圣年间枢密副使姜遵的儿子,姜遵早年担任巡按使的时候,夏竦正知襄州。

恰逢当时襄州发生大饥荒,夏竦打开公仓,又四处调度粮食,救济了四十六万灾民,姜遵就把这个政绩往上报,宋真宗便给他赐书褒谕,还在襄州刻成石碑,永志不忘。

可以说夏竦一路走来,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贵人相助。

因此虽然曾经的贵人都一一离去,可对于贵人的子嗣他还是多有照拂,并没有人走茶凉。

这次姜吉过来,其实是来提前开香槟,庆祝夏竦高升。

因为夏竦的上司程琳事发了,已经被皇城司抓走,接下来就是三堂会审,由御史台、大理寺、审刑院,也就是公检法对他进行处理。

而目前各部侍郎分左右,宋代以左为尊,所以实际上夏竦就是财政部二把手,程琳倒台,他上位是大家都以为的事情。

只有夏竦自己知道,只要吕夷简和赵骏还在政制院,那他升迁的可能性就非常小。

因而此刻夏竦面沉如水地坐在池塘边,一言不发。

就连宠信的小妾过来,想陪他一起坐坐,都被他驱走,不允许任何人来打扰。

夏竦在想一个问题。

自己该怎么样才能够获得升迁,真正进入政制院,成为一方大员?

最简单的办法那自然是得到官家的赏识,直接任命。

然而真有这么容易吗?

现在官家宠信赵骏,又权交政制院,内外治理,除军权还把持着以外,如今政制院可谓是大权独揽。

所以透过现象看本质,要想进政制院,就得赵骏和吕夷简点头。

甚至吕夷简都不用,赵骏就足以。

毕竟如今满朝谁都知道,李迪和吕夷简是死对头,可因为投靠了赵骏,如今已经升任宰相。

那他能不能让赵骏点头呢?

知院最喜欢实干家,不喜欢那些空谈者,论能力,夏竦自问是有的。

但当初他曾经“不小心”得罪过知院。

夏竦现在只恨自己当初嘴贱,干嘛要嫉妒心暴涨,忍不住掺和一下当初反对赵骏上位的事情呢?

这种情况下,他该怎么才能上位?

答案其实就一个。

去试探赵骏的态度,登门造访。

这些天来夏竦一直没有这么干,主要原因有两点。

第一,其实历史上夏竦并未和人结盟,也没有和吕夷简、贾昌朝那一派人组成朋党。

官家最忌讳朋党,夏竦就是靠着这一招把范仲淹那一波人给干下去,他自然深谙明哲保身之道,自己独善其身,不被人抓住把柄,才能在官场上长久。

所以夏竦不希望自己投靠某一方势力,或者自己组建一方势力,引得官家猜忌。

第二,他听说赵骏小心眼儿,谁得罪他都不好过,像刘元瑜那下场不用多说。他能够到现在还没倒台,真就纯粹靠没什么污点可以抓了。

毕竟夏竦从一介武官干到如今朝廷从正三品大员的位置,自然要小心翼翼,从不敢贪赃枉法,买豪宅过奢华生活的钱,也是跟吕夷简、王曾他们一样,靠家人经商所得。

他害怕自己登门造访,赵骏还是记仇,让他难堪,到时候指使御史台参他一个“挨风缉缝”“登龙钻营”那就完犊子了。

因此夏竦一直没敢去找赵骏抱大腿。

但在程琳倒台的节骨眼上,这可能是他唯一的机会了。

之前他还寄希望于赵骏、吕夷简、范仲淹这群人内斗,看能不能让官家生气,把他们整下台去。

可没想到赵骏一回来,就立即以雷霆手段处理了这件事情,平息了新政骚乱。

这不得不让夏竦重新审视赵骏的能量以及他对官家的影响。

也就是说,在不能寄希望于赵骏和别人政治斗争,从而倒台的情况下,如果他不抓住这个机会,除非他暗杀赵骏,否则以赵骏二十多岁的年龄,他熬一辈子也不可能上位。

夏竦看着池塘里的鱼,又将手中的一把鱼食扔出去,顷刻间无数游鱼蜂拥而至,抢夺食物。

这一幕让沉思已久的夏竦忽然笑了起来。

‘连鱼都知道争抢才能换来活下去的可能,我又何必纠结于此呢?’

想到这里,夏竦也就不再迟疑,将右手鱼食盒里的所有鱼食都倒了下去,随后把盒子放在了凉亭石桌上,毫不犹豫地转头离开。

大概半个时辰之后。

天色已经是傍晚时分,差不多是酉时末、戌时初,也就是晚上七点钟左右。

正直冬天,昼短夜长,此刻晚上灰蒙蒙的,已经进入了黑夜。

赵骏正在家里书房用笔记本搞工作,他的书房平时都是上锁的,不带笔记本出门的时候,笔记本也都是锁在行李箱里,藏在上锁的柜子中。

除了搞卫生的时候有人会进来,并且还被监督着以外,他在里面办公的时候,就连曹苗芯都不允许入内。

最近曹苗芯怀孕了,正在休养。原本以为将门老婆会比较凶悍,没想到娶回来后才发现,温顺得堪比小猫咪,又漂亮又温柔,他在家里简直是家庭帝位,舒服得飞起。

正在这个时候,门外忽然有人敲了敲门,是赵骏的丫鬟春香,她轻声说道:“家君,有人来访。”

“谁啊?”

赵骏纳闷,自己外头全是皇城司禁卫军,一般人可不能靠近过来,更没有资格通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