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灯判官_分节阅读_第1174节(1 / 2)

  徐志穹不知道名家祖师的尊名,倩娘也不敢说出口,徐志穹且以前辈代称,碎碎念念祷祝了一番:

  “我虽不知前辈尊名,但一直对前辈满心敬仰,我从小听《白马论》长大,饭前要读《名实论》,饭后要读《通变论》、睡前要读《指物论》,睡醒要读《坚白论》,一日不读名家典籍,茶饭不思,坐卧不安……”

  徐志穹跟倩娘学过一段时间的名家,这些典籍当真读过,不读也不行。

  名家技法施展的三个步骤,合理立论,合理推论,不合理推论,这是一个典型的诡辩过程,如果学不会,技法也无法运用到实战当中。

  而名家典籍介绍了许多诡辩技巧,这是名家入门的必备知识,徐志穹在这逐一罗列,目的是为了表现出对名家祖师的敬仰,名家祖师还真就有所感应,狂风当即吹来,带着众人腾空而起。

  借着风势在洞穴之中前行,徐志穹抱着倩娘小心躲避着岩石,耳畔的风声逐渐变得细碎,似有人在耳畔低语。

  那声音,跟昨天向徐志穹描述《白马论》的声音一模一样:“九品技非笃信,其名为寻论,寻论为寻常之人所认之公理,你于技法之中屡次运用,当知其中诀窍,气机运用之时,宜缓不宜急,要领为世间之论,皆可立,

  八品技非循理,其名为进论,以公理而转进,转为战之理,进为战之论,此技你运用颇熟,然还须锤炼,气机运用之时,宜急不宜缓,要领为转进之论,只为战,

  七品技名为战论,以转进之论,再进为战机之论,世人常称之为谬论,此技你运用尚可,然不足之处甚多,气机运用之时,依旧宜缓不宜急,切记不可鲁莽,使人心生戒备,则战论不立,

  六品技,名为笃论,我道后人谬传之笃信之技,出自于此,世人常称战论为谬论,若战论不立,则技法不成,须用笃论之技,令敌笃信战论,则战局尽在我方指掌。

  此技你尚不知要领,须勤读典籍,勤加研习,气机运用之时,须倾尽全力,一贯而出,笃论既成,战论则立,则无往不胜!”

  这是作甚?

  名家祖师现场教学么?

  “倩娘,你听到祖师的话了么?”

  倩娘扶住额头道:“祖师说的多了些,我一时记不下来。”

第903章 诡辩典籍

  大风吹了整整两个时辰,方才平息。

  徐志穹反复捉摸着名家祖师向他传授的四项技法,寻论、进论、战论、笃论。

  这和徐志穹与倩娘总结出来的技法,仅有些许相似,真正的名家技法,在实战之中有诸多细节,都是徐志穹此前不掌握的。

  四项技法,确实需要慢慢揣度,可倩娘的状况委实不佳,她听到的可不是这四项技法。

  “徐郎,祖师说了太多,我实在记不住了,我想找纸笔写下来,可若是写下来了,又怕犯了规矩。”

  原来倩娘这几日越发虚弱,是因为听了太多东西,怕忘了,却又不敢写下来。

  她本来连祖师两个字都不敢提,但看徐志穹也听到了祖师的教导,倩娘才敢说这么一句。

  “写就是了,”徐志穹拿出来纸笔,“祖师说的是要紧事,若是有遗漏,才是大罪过。”

  倩娘有些犹豫,但徐志穹一直激励,思忖片刻,方才提笔记叙。

  穷奇似乎对名家术法不感兴趣,可总想借机偷看一眼。

  她偷看的手段有很多,气机游移之间便能窥视一二,徐志穹也防不胜防。

  可看过几眼,穷奇发现没什么用处,倩娘记述的不是技法,是名家典籍,很多已经失传多年的典籍,其中记录着大量诡辩之术的要诀。

  这一记,便是五个多时辰,累的倩娘面无血色,浑身抖战。

  徐志穹把记述下来的典籍浏览了一遍,换做往常,徐志穹会觉得这是一份骂大街的宝典,里边详细讲解了各类辩术。

  可而今徐志穹却能从各类辩术之中找到名家技法的痕迹。

  有些辩术重在寻论,就是寻找合适的公理,尽快取得对方的信任,并展开攻势。

  有些辩术重在进论,通过合理推论,将公理引导到适合自己作战的领域。

  有的辩术重在战论,就是讲歪理,尽可能为接下来的战斗创造良好的条件。

  也有很少一部分辩术注重笃论,就是在战论被质疑之后,从其他角度,去证明原本不让人信服的歪理。

  倩娘知道这些手段么?

  等到了大宣再验证一下。

  徐志穹看的入神,倩娘却觉得苦恼:“徐郎,我好像忘了许多枝节。”

  “忘了就忘了,且好好歇息,”徐志穹宽慰一句,“日后还有找补的机会”。

  歇息个把时辰,又到寅时。

  大风骤起,徐志穹抱着倩娘在风中前行。

  倩娘神智模湖,似乎又听到了祖师的训导。

  这祖师还真是心急,如此这般填鸭,却不把俏娘子折腾坏了。

  “倩娘,且告知祖师一声,今夜暂且歇息,明日再传授典籍。”

  倩娘微微摇头,示意她还受的住。

  徐志穹耳畔倒是清静,没听到任何声音。

  前后被大风吹了三次,徐志穹熟悉了风势的规律,也有闲暇看看周遭的景致。

  山洞之中依旧枯燥,直到前方一片波光,吸引了徐志穹的注意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