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南下助战140(2 / 2)

补充完自己对福建水师的看法后,林海又问何瑛:“何百总,你也说说你的看法。”何瑛沉声回道:“属下以为,目前敌情不甚明朗,大人其实也未亲眼见过郑贼部下战力如何,方才所言不过是一些道听途说和臆测罢了。所以这次舟山营不宜出动,让福建水师先去和郑贼碰一碰。”

这小子说话倒是毫不客气,不过林海对他的直率还是颇为欣赏,他接着又问:“何百总以为如今的舟山营和浙江水师相比如何?”

“各有长短,舟山营不吃空饷、不喝兵血,更兼军法严明、训练得当,这些都远胜浙江水师。”何瑛说着话锋一转道,“但舟山营成军毕竟只有两个多月,人数少,且从未上过战场,这点不如浙江水师。”

林海对何瑛点点头,接着问唯一有实战经验的吴国毅:“你怎么看?”

吴国毅道:“属下以为,既是有洪道尊手令……”

“这事不用你考虑,你只从军事角度给出意见就行。”林海挥手打断了吴国毅,“如果我的兵还没有准备好上战场,哪怕是天王老子来调遣,我也不会鸟他。何况洪道尊也不过给了一封手札,并不是正式文移。”

“是,大人!”吴国毅道,“属下以为,舟山营需要一场实战来提升,对手不能太强,最好也不要太弱。听大人之言,东番那个郑贼的部下都是海寇出身,但是火器不少,这样的对手在属下看来正合适。”

林海道:“所以你的意见是,我们去福建跟他们干一仗?”

吴国毅道:“属下觉得可以先去福建,郑贼所部既是海寇,要攻下中左所城几无可能。舟山营是客兵,又无浙江官员的调兵文移,去了之后完全可以不听福建方面的调遣,到时我们先协助守城,如有合适机会,再出城和郑贼碰一碰。”

“有道理。”林海闻言眼前一亮,吴国毅这番话如同醍醐灌顶,一下子让他豁然开朗。

其实他也知道,如果纯从军事角度考虑,那何瑛的意见才算是最为稳妥的,吴国毅多少是有点报仇心切,想尽快把舟山营练出个样子来,然后扩充编制,早日北上击奴。

但林海其实也有和吴国毅类似的考虑,淡水那边一旦开始成规模地移民,就很难彻底瞒住海上各方势力了。

尤其是近在咫尺的郑芝龙,躲是躲不了几天的,与其等他大胜福建官兵之后发现了淡水的存在,还不如提前和他碰一碰。

舟山营在此之前必须要见见血,最好还要让郑芝龙吃点亏,让他知晓厉害。

但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建立在能获胜的基础上,哪怕是小胜乃至于惨胜也行,否则还不如苟一天是一天,淡水那边就立足于被动防御就行。

特别是不久前警备司和雷朗人打的那一仗,让林海颇有点心虚,一时又有些不敢把舟山营押上去。

好在吴国毅的话点醒了林海,这事其实不必急着决策,完全可以先去厦门城,然后再相机而动。

毕竟厦门城里可是驻扎有泉南游击和浯铜游兵把总,再怎么废柴,也不至于被一伙从来没打过陆战的海寇给攻破了吧。

林海清楚地记得,郑芝龙直到天启七年底才攻破了厦门城,并在那一战中斩杀了许心素。

那时的郑芝龙已经和福建、广东明军打了近两年,期间还曾经历过一次失败的招安,相比第一次上岸劫掠,在陆战方面应该是有长足进步的。

“就这么办,干他娘的!”林海一拍大腿,起身道,“国毅,一发,你俩准备一下,三日之后便随我一起率领第一局战兵南下。何百总,你就留守舟山,第二局战兵不动,辅兵暂时也归你统领。”

“是,属下得令!”舟山营的中军官和两个百总都起身领命。

这个季节东海上刮的是西北风,从舟山到厦门是顺风,林海等人抵达中左所城是在三月十八,距离许心素情报中所说的郑芝龙出兵日期还有十天。

这天晚上,许心素在厦门城摆开宴席为林海接风,同时还请了泉南游击陈奇伟、浯铜游兵把总方献可等人。

许心素本人也已经混了个名色把总的职衔,负责统领杨禄、杨策这伙被俞咨皋招安的海寇,这伙人目前还没有营头番号,暂归泉南游击统辖。

~~~

同一天晚上。

东番,魍港。

一间陈设豪华的书房中,墙壁上挂着倭国名刀,还有一把西班牙木吉他。

鲸油灯映照着一张清秀的面孔,郑芝龙正在灯下读书。

他出身于一个人丁兴旺的滨海家族,父亲郑绍祖曾是泉州府的一名小吏,郑家就住在府衙的后面,中间只隔着一条窄窄的小巷。

出身在这样的家庭里,年少时的郑芝龙也曾进过学,只是那时候的他不爱读书,唯好拳棒。

如今到了海上之后,反倒是喜欢上了看书,他看的书也颇为驳杂,经史子集和笔记小说都有涉猎,闲暇的时候也喜欢练练倭国剑术,弹弹西班牙吉他。

这时,他的族兄郑芝鹏从外面进来了,递给郑芝龙一封信道:“一官,这是黄大掌柜刚刚差人送来的信。”

郑芝龙当即拆开信件看了起来,看完之后直接就用桌上的鲸油灯烧了。

郑芝鹏问道:“一官,黄大掌柜信里说什么?”

郑芝龙微微一笑:“这厮说厦门城里有内应,请我们去攻城。只要杀了许心素,就帮我们完成招安之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