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庙岛81(2 / 2)

林海带着阮美父子离开甘夫号,对陈、张两个跟班道:“你二人就在这里等我,一切都听郑四哥的。”

这俩跟班久在林海身边,大致都知道他要干什么,张勇点点头没有说话,陈耀祖闹着要同去,再一次惨遭拒绝。

林海又对郑廷球道:“要是一个月后我还没回来,这船就归你了。”

郑廷球难得没有笑,满脸横肉纹丝不动:“只要船上还有一口吃的,我就在这等着。”

林海愣了一下,笑道:“我尽快回来,郑四哥饭量大,饿瘦了可不是我的罪过?”

郑廷球闻言大乐。

林海又道:“万一我真没回来,记得把我的两个小兄弟送到濠镜。对了,伦第一还在东番,还得劳烦你去接回来。”

目送博望号离开后,张勇对陈耀祖道:“大哥对我们几个是真好,这时候还不忘东番的伦兄弟。”

陈耀祖撇撇嘴,在皮岛的时候林海禁止水手下船,算起来已经在船上憋了半个多月。好不容易离开那个鬼地方了,结果又被扔在这个鸟不拉屎的荒岛,他陈二少出海的新鲜劲可是被耗得差不多了。

博望号取道成山头往西驶去,不到四天就抵达了登州海外的庙岛。这里自古以来就是渤海海峡的交通要道,蓬莱八仙的故事就发源于此。

所谓八仙过海其实是北宋的一次越狱事件,当时的庙岛还叫沙门岛,在北宋是流放罪犯之所。

当时有一批犯人试图越狱,于是抱着木头往登州漂,最后在海里淹死了五十人,活下来的只有七男一女。

蓬莱山附近的渔民发现了这七男一女,以为是碰到仙人了,纷纷奔走相告。后来经过无数人添油加醋,渐渐演绎出了八仙过海的故事。

天启五年七月十五,恰逢盂兰盆节,博望号缓缓驶入庙岛北部的港湾。

这个港湾名为庙岛塘,湾内的海水常年和池塘一样风平浪静,海客们往往都会选择在这里避风或等风,自古以来就是辽海一带最重要的海上港口。

港口不远处有一座天妃显应宫,始建于北宋宣和年间,是妈祖文化的北方中心,其地位仅次于福建的湄洲祖庙。

最晚从洪武年间开始,这里每年都会举办盛大的盂兰盆会,胶东各地的海商聚集于此迎神赛会,祈求生意兴隆、出入平安。岛上的渔民们则趁机兜售各类水产,赚点碎银子贴补家用。

林海留下石壁守船,点了二十多人随他上岛,米格尔那几个洋鬼子都在其中。

走了没多久,就听到显应宫那边人声鼎沸,抬眼一看好几个戏班子正在搭台唱戏,空地上还有玩龙舞狮的,惹来阵阵喝彩。

林海没去人多的地方凑热闹,只是带着米格尔等人在最近的村落转了一圈。说是村落,实际没几座像样的房子,到处都是逼仄简陋的茅屋,还不如疍民居住的水栏。

这些都是从辽东逃离的难民,由于庙岛离登州很近,又是海上交通要道,故而许多辽民都选择在这里讨生活。林海等人携带了一些粮食,在离港口最近的难民聚集区施舍。

这个难民村总共有百来号人,闻讯纷纷前来。林海让米格尔带着几个洋鬼子给大家发放粮食,自己扮作随从在一旁翻译,冯一刀等人则扮作护卫站在两侧,随时应对可能的骚乱。

好在这个村里的辽民原本就是亲戚邻里,逃难路上一起共过患难,到了庙岛又抱团取暖,因此没有出现争抢行为。大家在几个年老的安排下排好队,挨家挨户派代表过来领粮食。

林海于是放下心来和耆老们交谈,他告诉众人,米格尔是荷兰的传教士,也就是海外的番僧,搭乘红毛夷的商船路过此地。米大师掐指一算,岛上有许多受难之人,于是特地下船来给大伙儿送些吃的。

正在林海给几个老人普及什么是荷兰红毛夷的时候,秩序井然的领粮队伍里突然响起一声尖叫:“二鞑子来了,俺抓住这小瘪犊子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