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过洋牵星74(2 / 2)

听完老阮所言,林海顿时大失所望,原来听起来牛逼闪闪的过洋牵星术是这么回事,完全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霎时间,那一摞做工讲究的牵星板也仿佛失去了光环,不就是几片正方形木板吗?

不过他转念一想又觉得挺好,这個方法推广起来容易,谁都学得会。真要计算纬度那还得会三角函数,至少要会查反正切函数表,那不比背针路口诀难多了。

林海是个实用主义者,只要好用就行,其他管他娘的。就像僧一行号称测出了子午线长度,实际上人家连地球是个球都不知道,更别说知道子午线是个什么玩意了,但这并不影响他制定名垂千古的大衍历。

君不见,早在四千年前的龙山时代,尧都平阳的先民就建起了气势恢宏的观象台,通过观测太阳指导农业生产。在这些先民的眼里,太阳应该还是人格化的神祗,这个认识丝毫不影响农业产量的提高。

何况只要牵星望斗的经验足够丰富,伙长完全可以做到看星辰定南北。

比如北极星高度角就直接对应地理纬度,都不用像米格尔观测太阳那样还需引入太阳赤纬进行换算。也就是说,伙长看到的北极星指数就直接代表了当地的南北,看多了自然就能掌握规律。

林海试探着问了一句:“阮老爹,你可知此地南北?”

老阮回道:“当然,这里往北走一千一百里就是成山头,三天后我们就可以出黑水洋,再往西走上小半天就到刘家岛了。”

林海看过这年代的海图,刘家岛就在威海卫的海边,应该就是后世北洋水师的总部机关所在地刘公岛。也就是说走黑水洋航线,从崇明到威海只需要五天不到的时间。

这还是因为甘夫号的航速较慢,三天跑一千一百里也就是四节的平均航速,而同时代中式帆船的顺风航速一般在六七节左右。

一方面是因为甘夫号体量太大,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沙船普遍都跑不快。沙船的平底和方头都限制了航速,但较高的方形系数也有利于载货性能的提升,只能说这是针对北洋货船这一功能定位的优化结果。

三天后,林海的两条船出现在成山头附近。这里位于胶东半岛的最东端,在燕昭王的大将秦开占领辽东半岛之前,成山是上古中国最靠东的地方,所以先秦传说这里是日神居所,秦皇汉武都曾巡游至此。

过了成山头之后,博望号和甘夫号并没有像老阮说的往西去刘家岛,反而是去往东北方向的朝鲜。这是一条前人从未走过的航线,大致沿着北黄海和南黄海的分界线航行,是林海根据地图选定的一条直线。

明朝去朝鲜的海路是从登州出发,沿庙岛群岛跨越渤海海峡,然后沿着辽东半岛东侧的长山列岛北上,在皮岛北边的宣沙浦登陆。这条水道曲折绵长,迢迢三千余里,而林海这条航线只需六百里就可以抵达朝鲜的长山串。

到了长山串之后,再沿西朝鲜湾的海岸线北上,大约两个昼夜就可以到达皮岛。林海的两条船抵达朝鲜后分开行动,甘夫号继续向皮岛行驶,博望号则留在了长山串附近的大青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