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男儿志69(2 / 2)

林海笑道:“沈兄休要妄自菲薄,我也只是一介商人,但我赚钱是为了养兵。至于沈兄,麾下有沙船数百,这是何等庞大的运力?若是能转运江南钱粮到辽东前线,沈兄可知能为朝廷省下多少花费?”

沈廷扬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主要是后金占领辽东也就是近几年的事,且尚未像崇祯朝那样动辄入关肆虐。在此时大多数江南士人看来,建奴大概也就和嘉靖朝的俺答差不多,不过是癣疥之疾,早晚都要被朝廷扫平。

在原本的历史上,直到崇祯八年流寇攻陷中都凤阳,扒了朱家祖坟,年届不惑的沈廷扬这才切身感受到乱世的气息。于是他毅然以南京国子监生入赀,得授武英殿中书舍人,慨然有救国之志。

四年后,沈廷扬在朝中见漕运积弊,贪污丛生,再加上松锦大战正在胶着,于是向朝廷上了恢复海运的奏疏。可惜这漕粮是很多人的生财之道,这封奏疏被各种诘难,虽有皇帝支持但还是蹉跎了好几個月都没议出个结果。

沈廷扬决心以实际行动来说明海运的经济性,他自掏腰包试行海运,最终促使崇祯接受了他的建议,并提拔他为户部郎中,赴登州负责海运钱粮之事。沈廷扬鞠躬尽瘁,一年之内在黄海、渤海来回四次,为辽东前线送去大量钱粮物资。

但是他的海运事业在各种环节上都遭到排挤,沈廷扬实际上是在拿自己的家产为国分忧,就这还要被一帮贪官污吏吃拿卡要。而且那些靠漕运发财的大佬们还千方百计想把沈廷扬调走,不过因为有崇祯的力挺才没能成功。

仅仅一年时间,身家巨万的沈廷扬已濒临破产,再也无力维持。再加上此时明军在关外败局已定,最终沈廷扬不得已上了辞呈,无可奈何地离开了登州。

一年后,他又被朝廷起复在淮安督行海运,直到崇祯在煤山上吊时,沈廷扬还乘着沙船奔波在黄海上,督运二十万石漕粮以济京师。南明时,他散尽家财募集水勇,最终在鲁监国二年壮烈殉国。

沈廷扬听到林海之言,肃然起敬道:“想不到林兄竟有如此大志,沈某在此对天立誓,若有一天林兄果能提兵北上,沈某定当破家襄助,以壮军威!”

林海看着这位久闻其名的民族英雄,点头道:“沈兄的话,我信。林某方才所言,也请沈兄拭目以待。”

接着,林海又提出要买一条载重量五百吨左右的大沙船。这回沈廷扬坚决不肯收钱,直言这不过千把银子的成本,都不够林海给参战水手发赏钱的。

林海推辞了几次也就没再坚持,又提出想在崇明招一批水手,不要求有经验,只要是穷苦出身能吃苦就行。沈廷扬于是提出要以林海的名义在崇明城隍庙设厂施粥,到时便可以顺带招人。

谈完事后,林海便告辞回博望号,和石壁、郑廷球、米格尔一起研究股权激励的方案。经过连续几天的讨论,船上所有人的顶身股份额都定了下来。

当然这个顶身股只针对接下来这趟航行,算是成立股份制公司之前的预热,让大家亲身感受一下分红是怎么回事,公司的股权则要等成立时再行分配。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