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炮兵准备205(2 / 2)

按照战前部署,江雨把威远炮哨布置在了中路,两翼各一个佛郎机哨,这三个哨的总长度大致与步兵大阵的正面宽度一致,以便给正面敌军以最大杀伤。

各炮组之间的距离也大致差不多,这类轻炮主要靠霰弹杀伤,杀伤面呈扇形,如果相距过近的话会造成火力浪费,而且万一炸膛还会伤到相邻炮组。

剩下的一个佛郎机哨被江雨安排到了大阵的左侧,这一哨的十门炮位置靠后一些,彼此之间的距离拉得更远。

这是因为陆军部的兵力较少,阵型的正面宽度多半不占优势。一旦敌我双方进入近战,左翼被敌军包抄的风险较大,所以有必要投入一个佛郎机哨来迟滞对方的包抄,以便步兵大阵能及时作出反应。

“好生表现,这一战定要打出我炮兵局的威风,让兄弟部队看看我们的能耐。”江雨每走过一个炮组,都要勉励一句该队队长。

“好说好说,属下连几千斤的大炮都不知打放过多少遍,这等小炮闭着眼睛也能随便放。”

“百总放心,要论打炮,我高驴子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不信你去问问淡水花艇上的水鸡?”

“江百总,你老就等着看属下生擒那姓郑的小白脸罢。话说,要是咱们这头一放炮,对面那帮撮鸟就吓得屁滚尿流往回跑,那咱们是追还是不追?”

……

炮兵局这帮队长都是刚从海军部调过来的老油条,大战在即,一个个的都跟没心没肺一样。

“追个屁!你他娘的是炮兵,谁要你去追敌?”一向斯斯文文的江雨忍不住爆了句粗口,不过心情也随之轻松了不少。

检查完各炮组的位置后,江雨下令开始安设火炮,提前装填第一发弹药,各哨长看到百总的旗帜后依次给下属炮组下达口令。

炮兵局各队开始从马骡背上卸下火炮,这需要三名炮手协作,一人负责解绳子,另外两人负责抬炮。

威远炮没有炮耳,是装在木质炮母中的。所谓炮母其实就是一个上面开口的木匣子,威远炮可以严丝合缝地楔入其中,并用铁箍固定,行军之时可以避免磕碰,打放之时架设在土堆上,再用沙袋压住炮尾,就可以消除后坐力。

由于没有炮耳或尾部螺栓,威远炮的仰角调节靠的是在炮母前面垫放木楔子,炮口垫高几寸能打多远就是明军的简易射表,比起靠前足后绊抓地消除后坐力、无法俯仰的虎蹲炮已经是一种进步了。

佛郎机和威远炮不同,炮兵局所用的这一款母铳长达七尺,快接近威远炮的三倍了。这个尺寸大致和戚家军的二号佛郎机相当,但要轻便不少,口径也略大一些,这得益于万历年间明朝对锻铁炮的技术改良,比如威远炮就是由大将军炮去箍减重而来。

之所以炮身这么长,一是因为佛郎机是后装结构,气密性不如威远炮这类前装炮,所以炮管有必要做长一些。同时,佛郎机在炮身后部还有一截铳尾杆,炮手握住铳尾杆就能实现火炮的旋转或俯仰,这种炮的原型本就是西方的一种船用回旋炮。

铳尾杆将近两尺,以便发挥杠杆效应,正因其俯仰调节装置不同,佛郎机没有采用威远炮那种炮母,而是架在铁质炮架上,这个炮架本身可以很方便地安放于马骡背上,炮架插入土中也足以抵抗发射时的后坐力。

同样的炮身重量,陆军部威远炮发射的铅弹重达三明斤,佛郎机的弹丸则只有十二两。这就是子母铳结构的后装炮和前装炮的区别,射速提升的代价是威力的减小,这也是炮兵局要配备两型火炮的原因,各取其长。

上面这个炮身重量还没有算子铳,佛郎机的子铳也有三十多明斤一具,目前每个炮组也就配了三具子铳,再重骡子都驮不起。

四十门火炮架设到位后,被部署在一线的三个步兵局都已出营,正在炮兵后面列队。作为预备队的第二局也已开始出营,林海来到了西营的瞭望塔上,拿着望远镜查看炮兵的准备情况。

此时各炮组正在装填弹药,林海先将望远镜对准了一个威远炮队,只见一名炮手正将一袋子霰弹从炮口倒入。

这一袋霰弹有好几百颗,总重超过三明斤,全是比鸟铳弹丸更小的铅弹。铅的熔点只有三百多度,弹丸很容易制备,鸟铳手用自带的铅子模都可以随时铸造,炮兵局用的这些霰弹加工起来更简单。

会友公司火器局加工霰弹用的是高塔法,就是在几十米高的霰弹塔上架设一座熔铅炉,塔下面是一个大水池,铅液从高处落下后由于表面张力作用会变成球形,落地之前冷凝成固态的铅丸,剩下的就是去塔下的水池里拣就行。

威远炮队的那名炮手将霰弹倒入炮口之后,接着又装进一枚重达三斤的大铅子,这枚铅子是完全合口的,直径甚至比炮口内径还略大一点,装填时要使劲往里怼,因为这枚铅子要起到密闭炮膛的作用。

这就是明军常用的所谓公孙弹,合口大铅子是爷爷,带一堆孙子霰弹。这也就是铅弹能这么玩,海军用的铁弹是绝对不行的,铁弹需要的游隙较大。

公孙弹的好处是明显的,大弹破其坚,小弹杀其众,合口大铅子可以让火药的能量得到充分利用,除佛郎机这类后装炮之外,明军所有的野战轻炮几乎都是打公孙弹。

这当然也会带来坏处,一是大铅子变形后打不准,二是炮膛挂铅厉害,清理起来费劲。再加上合口弹装填本来就慢,所以射速很低。

但明军的野战轻炮并不追求射速,也不追求准度,常用的开火距离一般是在三十到六十步之间,比起鸟铳的八十到一百步更近,野战时一般也就指望它打一发了事。

这是明军长期面对游牧骑兵以少打多时的最优解,对于兵力较少的陆军部一样适用,所以会友公司目前没有在这方面进行改革。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