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攻略宜兰178(2 / 2)

这下他算是明白马丁内斯等人为何不愿意回马尼拉了,同时也不由感叹政治果然是太过肮脏,为了消除后患,这些西班牙士兵被他们的总督和教会联手坑了。

<divcss=&ot;ntentadv&ot;>他们明明可以选择不赎回俘虏,但很显然那将会承受巨大的舆论压力,同时塔沃拉总督需要把多明我会也拉下水,以确保他离任之后不会在基隆失陷这件事上翻车。

经此一事,林海明白了自己还不是合格的政客,他再次提醒自己,在这个时代混必须要无所不用其极。若无修罗手段,何谈菩萨心肠?

这件事也在无意间影响了林海对噶玛兰人的政策,他原本打算让武朗在宜兰建立统治,就像在台北地区所做的那样。

但现在他决定把噶玛兰人的村社全部迁到台北的丘陵地带,对于拒不服从的村社将会清缴到底,战俘全部充作奴工。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在宜兰获得更多的田地,同时还可以俘虏大批奴工,从海外购买奴工实在太过缓慢,一条载重三百吨的大船也就能运送三百人而已,毕竟这些奴工在路上也要消耗粮食。

会友公司目前有两千多名奴工,这是远远不够的,光是工程局一家就已经把人手耗光了,营造司的其他几个部门完全都轮不到,大规模开采台北地区的矿产更是遥不可及。

当然,新的政策也会有代价,对噶玛兰人的清缴工作将会旷日持久,林海打算借此来训练新兵,既能让他们见血,同时也不会出现较大伤亡。

再就是漏网之鱼是难免的,总会有些敌对村社隐蔽地生存下来,这将会对后续入驻宜兰的移民造成人身安全方面的威胁。

噶玛兰人的性情比起台北地区的凯达格兰人更加凶悍,历史上他们曾与西方殖民者爆发较大规模的冲突。

不过拜金包里社和大鸡笼社强大的贸易网络所赐,他们中间有很多人都会说巴赛语,这在宝岛东海岸是一种通用的贸易语言,直到花莲地区都有很多土人会说。

林海把陆军部第三局和第四局都派去了宜兰,配合武朗的土著军队开展行动。这两个局都是在淡水成立的,百总分别是阮进和疤脸,兵源都是万华的早期移民,军官则是来自原舟山营或警备司。

一个月过去,武朗如疾风骤雨一般带着他的军队造访了沿海的二十多个噶玛兰村社,愿意迁往台北地区并接受铁之王统治的村社大概占了一半,剩下的一半则遭到了陆军部的清缴,一千多人沦为了会友公司的奴工。

这里面有不少是老弱妇孺,林海把老人和妇女安排到了舰船局和兵仗局,负责搓制缆绳以及连缀甲片,这些工作对体力的要求不高。

小孩子则被安排到了海军部,在船上充当火药猴,这个工作只有小孩能干,负责从弹药库向大炮运送火药。

九月底,西北季风已经彻底统治了东海,第一批来自崇明和舟山的移民抵达东番,林海也从基隆返回了淡水。

这次过来的一共有十五条大沙船,总计一千多户人家,男女老幼一共五千多人。从崇明到淡水,顺风只需五六天时间,所以路上基本没有出现人员死亡。

负责率领移民船队的是石壁的亲信张大牛,得到的答案是崇明每天有一百多户应募,舟山则在四五十户的样子。

要照这个速度,沈廷扬所说的一万户大概三个月时间就能招满,但显然这是不可能的事,早期报名的家庭肯定较多,后面有移民意愿的就会越来越少了。

眼下台北地区已经无法播种了,随着这批移民的到来,水利工程的修建正式拉开了序幕。由于奴工人手不足,工程局采用了雇工的方式来开展这项工作。

新移民们绝大多数都向财务司下属的四海银行借了款,他们都是一贫如洗的失地农民,所以这也算是给他们一个早日还清贷款的机会。

除此之外,营造司其他几个部门也在招收工匠,尤其是火器局和兵仗局,锻打甲片、枪管、炮管,还有鸟铳和火炮的钻膛,这几样工作都是消耗人力的大户。

火器局的第一座水力镗床也已经建好了,这在欧洲已经是成熟技术,有了濠镜的人才输入之后,并不是什么难事。

只是这年代的水力机械故障率较高,而且初期建设较为耗费人力,因此会友公司目前还是以人力和畜力作为主要的动力源。

“还是到处都缺人啊。”珠娘时常对林海感叹,她在公司的职务是淡水民政院的副总裁,总裁暂时还是由林海亲自担任,之所以没叫总督,是因为民政院并不管军事,叫总督有点名不副实。

其实明朝也有总裁这个差遣,不过那是用于称呼会试主考官,或者是一些官修书籍的总编。

“没办法,公司发展的实在是太快了。”林海对珠娘笑道,“不过如果人再多一些,我们都养不活了,从福建进口粮食的数量差不多已经到极限,好在万华的晚稻马上就要成熟,农忙季节又要到了。”

十月,台北地区的秋收季节来临,福建方面却传来了郑芝龙攻陷铜山所的消息。

感谢书友扬帆起航打赏1500两!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