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6,是人,总归得活着359(1 / 2)

闫解成当初迷恋许大茂媳妇陈玉琼,回来后在街道办受了教育,原来的工作也丢了,于是街道办给他安排了个扫大街的活计。

这个工作一直是没转正,本质上街道办是临时给他一个饭辙,然后闫家给闫解成找到工作的话也不麻烦,直接离职不来就是了。

这要换个别的人家,不管好歹,也早就想办法给儿子找别的工作了。

但闫家是不同的,别说闫埠贵舍不得这个钱,就算闫埠贵想,他的其他几个子女也不会同意。

所以现在的闫解成还是这样一个临时工,十二块一个月。

后来闫家怕闫解成就那样耽误了,又给他寻了一个外地媳妇,也就是没定量的。

十二块一个月,夫妻俩人生活肯定是不够。

有人会说,四九城的最低生活标准不是五块一个月嘛。

的确是五块,这也是原剧里,冉秋叶说贾家不符合学费减免标准的原因。

但这里说的最低标准,是有城市定量的,大部分的饭票,肉票什么的都是有。

如果像闫解成这样,拿十二块钱一个月,再娶个外地媳妇没定量,别说租房子,就是吃饭都是不够。

所以现在这一方面的市场,除了那些年纪特别大,实在找不到媳妇的以外,其他市场都是没了。

就说贾东旭,如果他现在还活着,还没娶媳妇,是绝对不会选择秦淮茹的,哪怕她再漂亮也没用。

当媒婆这种活,就是个人头熟,俩头都信,这样才能在中间牵线搭桥。

再者何大清当初找的都是熟人,卖菜刘,其他卖肉,卖水产的,大家都是求着何大清这个厨子。

他易中海只是空口白话的跟媒婆说一句,不肯拿出真金白银,谁特么愿意给他揽这个事?

像是一开始有媒婆因为贪图易中海说的赏金,觉得合适的给介绍。事情没成,按理来说,易中海应该给个跑腿费。

这方面,易中海拍马也赶不上何大清。何大清当时就算不是真金白银给报酬,但至少在有些招待餐采购上会跟那些介绍人倾斜一下,这也就是人情世故了。

易中海是给钱了,是感谢了。可他给的一块钱,除去人家媒婆来去的路费,再招待人家姑娘吃个饱饭,媒婆自己还要往里面贴钱。

关键是媒婆介绍的,也是跟刘萍差不多的,二十七八岁的大龄剩女。虽然长相比不上,年龄也差个几岁,但的的确确是黄大闺女啊。

在媒婆们来说,那样的姑娘肯嫁给易中海,就是易中海的福气。

毕竟当初何大清找刘萍的时候,还不到四十。而现在的易中海,都是四十多了。

结果易中海没看上不说,结果还让媒婆贴钱,这种事谁乐意干?

这个上面,易中海也没办法。他的想法就是就算比不上刘萍,至少也不能比秦淮茹差啊!

这倒不是说刘萍长得比秦淮茹漂亮,而是干净与否的问题。

也就是说,易中海的目标要么就是像刘萍这种的干净大姑娘。要么就是秦淮茹这样漂亮的。

所以也就难怪邻居传谣言,难怪刘萍要骂了。

这样条件,只能说,如果易中海舍得钱时间,也能找到。比如让许大茂给他介绍,那种穷山僻壤,家里一条裤子几个人穿的那种家庭。

真穷了,什么面子都顾不上。

但这样的关系,也没人看得上他。

许大茂也就是嘴凶一下,基本上还是没有害人的心思。

当初说是闫解成给他戴帽子,他也要给闫解成带一个。

为了这个,闫家刚娶媳妇时,可是好好的防了许大茂很长时间。

可是许大茂一开始是没机会,后来慢慢的就忘了。

最近乡下的日子,也是慢慢的向好,所以现在的许大茂也是忙了起来。

这种村村有丈母娘的日子,很好的弥补了许大茂空虚的心灵。

自从许大茂把自己不育的事情主动揭露后,一开始是相当难堪。可是时间长了,反而抛却了心里的隐忧,目标性更纯粹了一些。

许大茂除了玩,也想过自己的养老事情,也就是找个带孩子的寡妇搭伙的问题。

在这个方面,他的条件就不知道比易中海好了多少。

关键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