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歼11涡扇验证机666(2 / 2)

“这架飞机现在还剩下哪些部分没完成?”

听到这个问题的一瞬间,何明周围瞬间响起了一阵松口气的声音。

不是飞机出了问题就好。

“飞控系统还需要做最后的调试。”

何明的心也总算放了下来,当即回答道:

“这架飞机的控制率实在太怪,左发推力比右发高了超过10%不说,两个发动机的控制方式还完全不一样。”

“尤其是涡扇10兼容全权限数字控制,这样一来,节流阀做出动作的时候,飞控需要从模拟和数字、直接和间接两个层面上同时做出反馈。”

“把这些东西单拆出来不难,但是组合到一起,还得保证飞机的基本可控性,还是需要多做一些工作。”

虽然说的都是眼前面临的困难,但他的语调明显相当轻快。

毕竟,对于华夏航空工业来说,这些,都算是幸福的烦恼。

类似的航发验证机他们过去也不是没搞过,但当时担心的基本都是发动机会不会中途起火爆炸,影响到整架飞机安全之类的。

为此有一些验证型号甚至专门为左右两台发动机分别布置一套完整的液压控制系统作为备份,以免单发故障之后另外一个也受到连累。

像现在这种“国产发动机推力太大以至于飞机容易偏航”的情况,虽然也属于技术问题,但绝对能让众人做梦都笑醒。

“需要我帮忙么?”

常浩南拍了拍手上刚刚沾到的些许机油,回到另外几人的站位附近,同时开口问道。

何明摆摆手:

“这倒不用,之前准备开发歼11WS的时候,我们就跟601所那边一起,特地在歼8IIACT上面换了一台涡喷14,把核心控制算法测试过一遍,基本上已经理顺了。”

“这次主要是歼11的两个发动机之间距离比较远,所以推力不平衡的情况下偏航问题会比歼8IIACT更严重一些,稍微修正一下参数就好。”

如今经过八三工程和十一号工程连续两个项目的磨砺之后,华夏国内的航空技术研发能力已经明显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这自然是个好现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把常浩南从一些琐碎项目中解放出来。

就比如歼11WS。

这架飞机严格来说并非涡扇10项目的一部分,但对于涡扇10来说又不可缺少。

如果也和发动机本身一样需要他亲自负责完成,那整个项目恐怕至少要比现在延宕一年左右。

如今对方表示能靠自己完成,常浩南自然也不会强行要求横插一脚,而是干脆直接换了个话题:

“对了,我之前听师姐说,盛飞这边今年新从曙光集团采购了两台新的超算?”

两个问题之间巨大的跳跃性让何明一愣,紧接着点点头:

“对,一台去年下半年才开发出来的曙光2000-1,性能大概能赶上93-94年的国际水平,还有一台是曙光2000T,就是曙光集团跟您的火炬集团那边联合开发的型号,说是从硬件上专门优化了TORCHMultiphysics的计算效率。”

“曙光2000T都已经能买到了?”

常浩南去年年初一人领三个国家科学技术奖的时候,跟科学院计算所所长兼曙光集团董事长李杰院士聊过“捆绑销售”的构想。

不过这个思路的难点其实主要在硬件上,需要火炬集团做的事情不算多,只要把专业提升版的功能再剥离出来一部分增加到专业版上,给曙光2000T做个面向全球用户公开发行的定制授权版本即可。

所以之后他就委托给下面的技术人员去干了,百忙之中也基本没怎么再关注过。

结果现在才过了短短一年,曙光集团那边竟然连机器都拿出来了,效率属实有点离谱……

“还没正式发售,算是公开测试阶段吧,曙光集团那边承诺后续如果有问题的话,会负责售后维护,所以我们就提前买了。”

何明简单解释了这台机器的来历,接着话锋一转:

“常总现在需要用超算?”

“对。”

常浩南自然没必要跟这边客气,干脆利落地回答道:

“之前答应别人帮着研究几个算法的适用性,得拿超算跑一跑。”

“可以倒是可以。”

何明当然也不可能拒绝,但在同意之后,却又稍作迟疑:

“不过我们大概只需要两三天功夫就能把新飞控给整合进去,您这边的研究……”

常浩南摆摆手:

“两三天足够了,那几个算法都是从我的成果里衍生出来的,没什么难度……”

何明一时语塞。

“那……总之机房管理都认识您,所以直接去登记一下就成。”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