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4章 真巧啊,日本人刚好有我们要用的零件617(2 / 2)

欧直公司这边也早就已经安排好了交接仪式。

一条中法双语的蓝底白字横幅就挂在研发中心大厅的正上方,下面则是一排桌椅,以及后面的宣传板。

低调归低调,但该走的流程肯定不能少。

在一段简短的开场主持之后,王希博和皮埃尔分别在文件下面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并且同时把自己这边的密码箱象征性地交到对方手中——

根据协议,欧直集团会对应提供直升机航电系统的设计资料。

另外,王希博等人还会在这里跟欧洲同行们共同工作一段时间。

表面上的原因是,既然都已经是深度合作了,那光是交换设计资料肯定不够,需要再留下人来交流一些经验。

而深层次的、连王希博自己都不完全清楚的原因则是,常浩南这段时间需要有华夏方面的人在法国。

一是把情况实时传递回国,也好让他随时做好应对的准备。

二来,一旦那两架原型机在测试过程中发生故障,有个自己人在场,也好第一时间撇清关系,把黑锅结结实实地扣在NSK集团头上。

因此,在完成资料交接仪式过后,王希博便把自己带着的一众人马分成两队,一队去考察NH90的航电设计情况,另一队则负责把传动系统的设计给欧直集团的技术人员讲明白。

皮埃尔本来还想着是否应该安排一次晚宴,来体现他们老欧洲人的调性,省得给髪兰西丢脸,但看到华夏同行们如此急着投入工作,也就把这事搁到一边去了。

毕竟,他自己也很急。

那两架NH90原型机目前都处在停飞状态,设计团队又以强硬的姿态修改了跟几个伙伴国家之间的合作方案,目前面临的压力着实不小。

好在,资料都是数字化,而且提前就整理好的,这让两边都省去了很多非技术层面的麻烦。

“华夏的同行诚意很足啊……”

皮埃尔盯着眼前的电脑屏幕,心中暗叹道:

“看看这规规整整的分类,完全是在替我们的效率着想,上午交接资料,当天下午竟然就能开工……”

他当然不会知道,这是因为常浩南害怕他们法国人的效率太低,进而影响到自己的计划,只当是华夏那边的示好举动。

……

作为专业人员,他的团队只用了大概一星期时间就基本看完了总体设计方案,并发现华夏提供的设计跟自己老方案之间有着相当巨大的区别。

“原来是通过这里的设计实现两种不同性能发动机之间的兼容……”

“还有到尾桨的传动这部分,功率分流合理了不少,传动损失恐怕还能低个5%……”

“这么狭窄的优化区间,竟然真能让他们找到最佳设计点?”

“看来华夏那边在多目标优化领域的人才储备很丰富啊……”

“……”

当然,就像一个人刚刚看到一道复杂习题的答案一样,虽然是能看懂,但要真正理解以至于融会贯通为自己所用,还需要一定时间,乃至旁人的引导才行。

“王先生,我看这个设计方案里面,有一些性能标定比较奇怪的零部件……”

在最初的震惊过后,皮埃尔很快发现了几处让强迫症比较难受的部分。

不仅是精神暴击的问题,而且大量此前没有用过的零部件标号,意味着他们在进入量产之前可能要重新寻求一批供应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你们计划选用的那两种发动机性能特征差别很大,能找到现在这样的优化点都已经非常困难了,尤其是您刚刚提到的主减速器的轴承组这部分,稍微偏差一点,都留不出足够的安全余量了。”

王希博的回答毫无破绽,因为他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

“好吧,那就只好让市场部那边再去跟供应商对接一下了……”

听到王希博这么说,皮埃尔也只能认了。

能解决,总比不能解决要好。

实在不行,甚至可以考虑找轴承企业专门定制一批产品。

只是那样的话,供货周期恐怕就要非常长了。

然而,实际情况似乎比皮埃尔想象中顺利很多。

就在他把任务布置给市场部之后的当天晚上,就接到了对方打回来的电话:

“皮埃尔,你要求跟供应商对接的那几种新零部件,我们……找到了现货。”

“现货?”

有那么一瞬间,皮埃尔觉得自己或许是上天眷顾,连声音都有了几分颤抖:

“参数指标都符合要求么?这次标准可是卡得很严,不能有一点差错。”

“完全符合要求。”

电话那边的人回答道:

“而且……如果不是中间只隔了几个小时的功夫,我甚至都以为这个轴承是专门找人去定制过的,跟你下午发来的要求完全一致。”

“所以,是哪家公司能马上提供产品?”

“NSK集团,一家日本企业。”

皮埃尔稍微沉默了几秒。

他也觉得,好像有点太巧了。

但哪怕穷尽毕生想象力,也实在想不出有巧合以外的任何可能,只好重新把听筒贴到耳边:

“跟他们联系一下吧,要尽快!”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