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华夏行,我也行?522(2 / 2)

显然,进度并不是很令人乐观。

这种时候,就需要考验他的画饼功底了。

果然那,姜胜镇皱了皱眉:

“重新评估?”

“也就是说,之前的设计方案都要作废?”

郑宇锡点了点头:

“最初的设计方案,是参考英国的鹰100教练机,但是性能完全不能满足最初计划的战斗教练型的要求。”

“所以我们干脆计划,把整个方案推倒重来,借鉴F16的技术,开发一种和第三代战斗机性能水平接近的高级教练机,面向21世纪的国际市场。”

“当然,这需要洛马和通用动力方面和我们进行更加深入的合作……”

这也是三星航空专程邀请姜胜镇来参观的原因。

需要他进一步游说,以获得美国方面的支持。

“借鉴F16的技术……”

尽管姜胜镇并不太懂这两种方案之间到具体有什么差别,但也能听出来,三星航空希望能搞出一种更先进的型号,而且计划不仅仅装备韩国空军,还要出口到其他国家:

“这样的话,在定位上会不会和F16产生冲突?”

出口归出口,但是跟美国企业抢市场是事情,姜胜镇是决然不敢做的。

最初之所以把型号确定为一种亚音速的中级教练型号,就是为了避免这一点。

“不会。”

郑宇锡当然也不蠢,明白对方在担心什么:

“新飞机会比F16更小、也更便宜,主要面向负担不起标准三代战斗机的第三世界国家,既可以担任教练机,也可以承担一定的作战任务。”

话虽如此,姜胜镇还是有些犹豫。

对于他来说,重点在于围绕航空产业的那些从业人员能够提供大量选票。

只要生产线能维持下去,就能在权力层维持足够的地位。

至于具体造什么,反而不太重要。

更先进的型号确实能带来更高的潜在效益,但相应地也会带来风险。

万一研发受阻,在KF16停产后长时间无法实现转产,那么整个产业的规模都可能收缩,他的地位也很难保证。

见到姜胜镇并不回话,郑宇锡继续抛出重磅筹码:

“这个路线其实已经在华夏那边得到了验证,最近一段时间,他们的航空产业宣传报刊都集中在一种类似的型号上面。”

后者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份报纸。

岁数大点的韩国人,多少都能看懂些中文。

所以他们在对华信息搜集方面要便利得多。

姜胜镇从小在美国长大,倒是没这个条件,但那上面印着的一架飞机总能看见。

乍一看上去,有点像F16和F18的结合体。

“根据这上面的报道,已经有一个非洲客户采购了12架,华夏本国空军则计划购买更多。”

郑宇锡知道对方不懂中文,因此简单翻译了一下上面的核心内容,然后才继续道:

“华夏之前能生产的飞机,也就是改进型的米格21,和被他们叫做歼8的放大版米格21,而我们从三年前开始,就能够自行生产第三代的KF16战斗机,在制造水平方面要强得多。”

“现在,既然他们能造出这样一机多用的超音速高级教练机,而我们还有通用动力和洛克希德马丁在设计上的协助,完全没道理造不出来!”

应该说,郑宇锡是懂激将法的。

从80年代开始,韩国总体上进入了一个自信心极度爆棚的时代。

当然,再怎么爆棚,跟美国比划的胆量那肯定是没有的。

所以他们重点的比较对象就是日本和华夏。

具体到航空制造业这方面,考虑到前者在十几年前就得到授权组装重型的F15J战斗机,所以总的来说……

也没有胆量。

但是面对后者,韩国人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日本我比不过,难道我还比不过你个五常?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