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火炬集团成立!416(2 / 2)

常浩南直接就精神了。

什么游山玩水,太堕落了,呸——

虽然提前这么长时间通过审核,公司的办公地点还有具体的人员架构肯定都还完全没有准备好。

但这并不重要。

一家企业,尤其是国企,最重要的一个是组织架构,一个是公章,还有一个就是公司账户。

只要这三样定下来了,剩下的再拖也没关系。

反正具体负责业务的部门就是他那个项目组,TORCHMultiphysics软件的测试至少也要持续半年左右,一时半会也不会进入维护周期。

更重要的是,这两边的领导都是同一个人,不会出现相互倾轧的事情。

结束通话之后,常浩南兴奋地朝着空气挥了下拳头。

一年多点的时间,从一个普通学生干到前世都从未涉足过的国企总经理——尽管规模上只能算小微企业,要说不激动,那绝对是假的。

这种东西都需要一个脱敏流程,就像刚重生那会,哪怕完成一个很小的项目都足以让他高兴半天,但随着习惯成自然,到了现在,基本上只有一些像是涡扇10这样的大项目能带来同样的兴奋感了。

因此他在休息了一个晚上之后,第二天一早就返回了京城。

由于公司在名义上毕竟是科学院下属单位,因此行政上的操作还是需要科技委过一遍手。

在宋建安排的一间会议室里,来自经贸委和企业工委的几名工作人员和常浩南见了面。

一般来说,即便国企成立的审批已经通过,后续的企业以及组织关系注册流程也相当麻烦,绝不是几个人聊聊天就能搞定的。

但是这次的令毕竟是从上面直接下达,所以受到的重视程度自然不同,两个主管部门干脆来了次合署办公。

简单来说,就是把需要的信息一次采集完成,后面再由他们回去慢慢处理。

这样就能给常浩南省下不少事。

后世这样的情况当然非常正常,但在90年代末,绝对属于破天荒头一遭。

至于财政部那边……

还没到需要他们发挥作用的时候。

“常浩南同志,这是跟新企业相关的审批手续,企业性质确认文件、企业规模和经营要求,还有……”

虽然文件看上去一大堆,让人有些眼花缭乱,但总体上讲竟然不算复杂。

企业管理方面连二把刀都算不上的常浩南也很快就完全明白了自己任职之后的具体工作。

主要是目前规模还小,而且经营地点也非常单一,所以怎么都好说,也没有太大管理难度。

如果真是那种十几万甚至几十万人规模的超级央企,那别说常浩南只是在抗洪抢险中做出突出贡献,就算他直接把长江水患给根除了,也不可能直接让他去管。

怎么也得从下到上逐级历练上几年功夫。

“还需要确定公司的名称还有标识这些文化元素,王主任的意思是这方面完全尊重常浩南同志您的意见,只要不是过于奇怪的名字就可以,您可以回去仔细考虑一下……”

好在常浩南早有准备:

“不用了,我已经想好了,公司名称就叫火炬,至于标识也在我电脑里面……”

……

整整交流了一个上午之后,众人才把所有跟公司相关的信息确认下来。

临走之前,ZY企业工委的人还再三叮嘱,表示其他问题,甚至包括钱的问题都好说,唯独如果公司想要扩大经营范围或者人员规模,那么一定要先和上级主管部门申请,通过之后再着手进行,否则哪怕火炬集团已经在上面重点挂名,也会带来不少麻烦。

这一点常浩南倒是无所谓,他对自己的管理能力很有B数,因此本来也不准备把公司打造成一个超级巨无霸。

在工业软件领域小而精的存在才是他想要的。

在未来他甚至有想法,火炬集团只提供基本的功能模块核心代码,而具体的程序编写则由其它企业进行。

见到常浩南答应的非常郑重,对方才放下心来——他从未见过如此年轻的企业掌门人,总是不由得代入自家儿子的年纪,什么都想多唠叨几句,生怕这位弄出什么差错。

“小常啊。”

送走两部委的一行人之后,宋建来到常浩南面前,打量了一会之后,两只手放在后者的肩膀上:

“既然这是组织上做出的决定,那想必是经历过特殊考虑的,认为你确实有这份能力,我也衷心预祝你在新的岗位上取得成功。”

“但是你一定要记住,这次交到你手里的,不只是权力,还有责任。”

“一定,一定不要走到错误的路上去,以你的能力还有年纪,只要选对了方向,必定前途无量,企业管理和科学研究不一样,有些时候,切不可急于求成。”

“明白。”

常浩南正色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