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小试牛刀389(2 / 2)

二人紧紧握手,简单说了几句刚见面的客套话,然后分别落座在了超算中心会客室的两张沙发上。

“唉,也没办法,时间紧任务重,甲方那边催得急,否则我也不会赶在个周六下午过来打扰您休息。”

芮晓亭说着,从身后的包里面取出一台笔记本电脑放在桌上,开机之后把屏幕朝向了常浩南:

“我先长话短说,介绍一下我们这个课题的具体内容,有一些东西不太方便写在书面上。”

“我猜,或许是一种多管火箭炮?”

常浩南看着正在读条的indos系统,说出了自己之前的猜测。

这个年代的电脑都比较人性化,会给用户留出充足的交流时间。

这让芮晓亭第一次表露出了些许惊讶:

“没错,看来常主任对于多体动力学领域也有涉猎?”

“算是吧,从数值计算的角度来看,和我之前研究的问题有一些相通性,当然真要说起来,肯定是不如你们这些领域内专家的。”

确认了自己猜测的常浩南今天也没有喧宾夺主的准备,他只是想验证一下自己这个软件在面对真实问题时候所表现出的效率。

“您有了解就好,把我最需要费口舌的地方给省掉了。”

芮晓亭说到这里时轻叹了口气:

“很多人一听说是研究炮兵装备的,就觉得技术含量不高,搞得我们拿到的经费少不说,科研方面的优先级也排不到前头去。”

“说实话,这次发申请函之前,我都没指望能很快收到回应,结果第二天就接到总装备部的电话,让我们马上飞京城跟您见面。”

两辈子都是搞航空出身的常浩南倒是没怎么有过这样的经历,实在不太好感同身受,只好稍稍调转了一下话题的方向:

“火箭炮么,跟一般的炮兵装备还是不太一样的,技术难度大,尤其是远程火箭炮,设计难度恐怕不比一般的战术导弹低。”

或许远程火箭炮在观感和军事使用上跟战术弹道导弹有点相似,但是从工程角度而言,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装备,对于性能的优化取向也存在天壤之别。

听到常浩南竟然有这样的观点,芮晓亭整个人直接精神了不少,甚至有一种伯牙总算遇到子期的感觉:

“是啊是啊,远程火箭弹因为弹道高度大,甚至要进入一段平流层,加上弹体本身还要自旋来维持稳定,飞行动力学方程极其复杂不说,因为还要考虑到连续发射时发射管的瞬态情况,以及多发火箭之间产生的干扰,问题的复杂程度要比外行人想象的大很多。”

二人聊到这里时,电脑才总算完成开机。

“不知道常主任有没有听说过我们国家的‘卫士系列火箭炮?”

“去年成功出口到土耳其的那种?”

这个时间线上的常浩南实际上是没接触过相关信息的,但他在重生之前看到过不少这方面的报道。

“对,也是我们证明了自己的产品有出口创汇潜力之后,获得的重视程度才高了一些,否则可能连给您发函申请的机会都没有。”

芮晓亭朝旁边跟着自己一起来的那名研究生打了个手势。

后者随即从身后的包里掏出一份纸质材料交给常浩南。

似乎是一份技术手册。

“来之前,小李本来还说可能需要详细介绍一下我们的产品性质,所以才带了这么一份东西,就给您留作纪念好了。”

还真是一份技术手册。

只可惜常浩南手头没有一个真家伙可供实操。

“我们现在研究的这个课题,就是在之前那个基础型号,也就是卫士1基础上进行全面升级,打造一款在性能上更加先进,甚至对于一些中小型国家而言可以作为弹道导弹替代产品的远程火箭炮!”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