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为支线客机彻底扫清障碍!386(2 / 2)

“所以我猜,就算我们在谈判的时候不把这条内容加进去,FAA也早晚会跟进和我们的支线飞机适航互认,他们这一波,相当于是空手套白狼啊……”

他不露痕迹地提到了本次翻盘的关键,也就是华夏领先世界的飞机防除冰技术。

顺便也增强了他自己的说服力——毕竟这技术可以说是他一手主持研发的。

这下,包括王宇忠在内,对外经贸合作部和国家经委的与会者们,对于常浩南也更多了一层重视。

就像在611所时候的情况一样。

听说一个人很牛逼,和发现这个人真的很牛逼,感觉还是大不一样的。

“常浩南同志的意见,给我们很多启发啊……”

王宇忠说着放下了手中的钢笔:

“看来,我们确实是有些保守了,应该可以提出一些更加有利于我方的条件!”

这个时候很多人才注意到,他刚刚实际上已经在面前的本子上记了不少东西。

这让一些经委那边的同志顿时感觉有些惶恐——

刚才不少人只顾着听常浩南的发言,并没有关注到王宇忠的动作。

结果自家老大都记了笔记,你不记,是不是心里还有什么想法没说出来啊?

于是纷纷提起笔,开始整理记忆中刚刚常浩南总结的几条理由。

“没错,是应该把目光放开阔一点。”

丁高恒也在旁边点头表示同意:

“既然这样,我想或许可以循序渐进,把FAA这个适航审定的上限稍稍调高一些?这样,等到以后我们再去和欧洲方面谈适航审定范围扩大的时候,手里面也能多一张牌好打。”

在这间会议室里面,常浩南无疑是航空领域最专业的的人,因此众人纷纷把目光投向了他。

“切香肠战术当然没问题,波音从今年开始的主打产品是737-700和737-800两个型号,所以我们应该可以把谈判的心理预期提高到130座或者65吨,当然刚一开始可以提的稍高些,留一点讨价还价的余地出来。”

实际上,这种思路有些类似于后来华夏在引进高铁时的谈判策略。

只不过关注的重点不在价格,而是适航互认的范围。

最好是能让JAA和FAA在这方面竞争起来。

像是适航互认这种敏感程度比较高的事情,要想直接一步到位,难度还是比较高的。

但温水煮青蛙就好办多了。

而且另一方面,常浩南也知道,未来占据市场主流的支线飞机,实际上是空客A220那样的“准干线”型号。

舒适度和飞行性能跟干线对标,但运营成本和对机场的要求则跟支线对标。

而目前正在筹划中的C808,也就是图334的国产版本,刚好歪打正着地符合这个要求。

所以,不如趁着这个机会,给未来几年内的国产支线飞机发展彻底扫清障碍。

常浩南在赞同了丁高恒的意见之后,又继续补充道:

“另外,我还有一个想法,不过需要经委和对外经贸合作部的同志慎重考虑一下可行性。”

“能否试着要求美方同意,将我国对于航空工业产品的关税上限,从目前确定的6%,提高到15%-20%的水平?”

此话一出,周遭顿时响起一片吸气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