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多物理场仿真310(2 / 2)

“是的,但并不是完全没有希望。”

常浩南点了点头:

“我正在开发一种全耦合求解法,如果顺利的话,那么……”

多物理场仿真如果归纳成数学问题,其实就是求解非线性程度极高的偏微分方程组,但由于工程上只需要数值解并不需要解析解,因此总体难度应该还好。

另外在原来的时间线上,FEMlab也是在2005年改名为COMSOLMultiphysics并正式涉足多物理场仿真领域,在时间跨度上也就是8-10年的水平,LV3级别的理论应该足以应付。

更何况工程软件这种东西,总归是需要收集数据做版本迭代的,不可能指望着首发就是尽善尽美,而哪怕现阶段只能把最基本的力热耦合做出来,对于几乎所有的行业来说,都堪称一个巨大的助力了。

“如果顺利的话,那么下半年有可能出一些阶段性成果。”

他还是没有选择过于半场开香槟的说法。

刚刚还有些失落的魏永明猛地兴奋了起来:

“所以,利用数值分析缩短研究周期的路子,我们还是可以继续坚持下去?”

要是别人画出这种大饼,那他估计正眼都不会给一个。

但话得分谁说。

在此行前来之前,魏永明当然也做过一些功课。

从过去的经验来看,这位总顾问口中的“阶段性成果”,一般而言都并不阶段。

属于放在一个课题里面能直接结题的那种。

“当然,或者不如说,这正是我研究算法和控制理论的最终目的。”

常浩南微笑着点头。

生活有时会出现一些奇妙的对称。

就比如类似的话,他在几天前刚刚跟三个燕京大学的学生讲过。

现在又对一个青华大学的学生说了一次。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虽然等待半年左右的功夫可能会让你们损失一些时间,但最终能换来更高的效率还是值得的。”

前世作为一个做项目的科研狗,常浩南选择以今年下半年作为时间节点自然也是考虑了魏永明他们面对的实际情况——

科研项目到了年末是要交阶段性总结报告的。

如果他把这个软件一杆子支到明年,那项目组很有可能在进度压力下选择回归传统路线,保证报告里面至少有内容好写。

实验当然是必要的,但是缺乏理论指导的实验对于当今的华夏来说,成本确实太高了一点。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