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是道士也是名医62(2 / 2)

当时清平街甚至一度陷入暴动,病人们不顾病体,纠结在一起要找提出烧尸的萧然讨个说法。

如果不是有白山带来的人拦着,萧然恐怕要被愤怒的百姓当场撕碎。

即便萧然解释,是为了防止瘟疫传染,依旧不被理解。

尤其是最先失去孩子的妇人,原本她的孩子就因年岁小夭亡而无法葬入祖坟得香火飨祭,现在还要尸骨无存,都不等萧然将话说完,恨不得扑上来咬萧然。

被吴平拦住后坐在地上嚎啕大哭,让萧然很是愧疚。

周围的百姓畏惧白山等人手中的刀,不敢上前,也不愿退去,人群中窃窃私语说妇人和孩子可怜,孩子没有下葬,无人祭拜,之后就是孤魂野鬼了。

萧然原本苦恼该怎么说服百姓,听到“祭拜”一词灵机一动。

百姓所求其实很简单,修一座坟茔,事死如生,无非是想有人年年祭奠,那萧然就让死去的人能够被祭奠。

她原本搜集了病人的姓名是想等疫情过后给人立衣冠冢,但现在或许有更好的办法。

萧然当即让众人都安静,承诺之后会请求林父在江宁县给瘟疫中逝去的病人立一座纪念碑。以后只要江宁县还在,哪怕过去百年、千年,只要石碑不倒,这些死去的人就能够永享香火。

这一提议立刻让众人安静下来。

要知道立碑之事,从前只有达官贵人才有。穷苦百姓哪里有闲钱找人刻碑,即便是达官显贵的碑,历经沧桑后也多的是残破不堪,最后也湮没在岁月里。

妇人也不哭了,问萧然是否说话算数,得到肯定的回答后也不闹了。

得到满意的答复,有些人虽然还是不能接受“挫骨扬灰”的事,但大多数人都同意了,没有大势裹挟,也跟着散去。

林父听完萧然的解释,沉吟不语。

萧然道:“其实不光是这些人,既然是纪念碑,我想应该也添上这些冒险前来支援的大夫。”

“如此,你想将这碑立在哪里?”

“既然是因瘟疫立碑,不如就在清平街?”萧然想了想道。

“不妥。你虽是好意,但碑上毕竟刻的是逝者,这里的商户和百姓保不齐觉得晦气。再者既然要刻录所有大夫姓名,为何要立在杏林馆这条街?其他大夫心中有没有想法?”

萧然原本没有考虑那么多,被林父这么一说,也觉得自己思虑不周。

“父亲以为如何呢?”

“立在东城门处,凡进城之人皆能看到。一体两面,一面作文表彰大夫们的功绩,一面以悼文祭奠逝者。另外再请道观的人来打醮,超度亡灵。”

“至于碑文,为父会亲自撰写。”

林父考虑得齐全,萧然也想不到其他要补充的地方,自然说好。

说完了这件事,林父准备回衙门,萧然连忙叫住他,说何夫人有信要帮忙转交,让李大妞回去问一问何夫人信写好了没有。

李大妞很快带着这何夫人的信件回来,萧然将信件和逝者姓名一并交给林父。

林父动作很快,半个月后,清平街所有的病人都已经痊愈,个别严重的也只需要回去好好修养,衙差撤走,整个街道正式恢复正常。

林父派人来告知萧然,之后会在清平街打醮七天,对亡者进行超度。

石碑也在请人加急制作,但因要求较高,暂时还没有完成。等打醮结束后,差不多也能做完,到时候会进行立碑仪式。

同时问萧然什么时候回家,家里人都很想她。

萧然却不打算回去,她现在还不适合和周氏和林菀接触,便告知林父立完碑再说。

林父随后又派人来转交了周氏给她准备的一些吃穿用度,传达了周氏的关心。

林父的预计很准,七天打醮结束后,石碑果然已经制作好了。

立碑当天,所有的大夫都被邀请过来观礼,萧然过去的时候,便看到徐大夫红光满面地跟张大夫在说话。

另一边的陆大夫也不遑多让。

立碑作传是一件荣耀的事。

这些经年的老大夫都如此,更不要说他们的徒弟,如果不是还有逝者的亲人在场,需要克制情绪,恐怕能笑出声。

等人都到齐,林父主持仪式,他也不废话,只是交代了江宁县此次不幸遭遇瘟疫,赞扬了大夫们的功绩,也对在瘟疫中逝去的病人表示哀悼,因此专门树立此碑以作纪念。

随后伴着鞭炮的响声,抬手解开石碑上的红布。

萧然听到人群中传来哭声。

陆续有人走上前在碑前放下东西,都是些吃喝用品。萧然还注意到那个妇人放下了一个布头做的小老虎,应该是孩子的玩具。

萧然走到她身边,指着一个偏下的名字告诉她:“这是他的名字,以后来这里的人都会知道他。”

妇人顺着萧然指的地方,抬手想摸,又怕不让摸,蜷着手指缩了缩。

萧然拉过她的手按在碑上。

妇人细细的摸过刻痕,想将这一笔一划都牢牢记在心里。

良久,她抬头对萧然道:“谢谢。”

萧然颔首,退开一些,让后面的人上前祭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