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作戏(1 / 2)

  淮安周边的目光都凝到了京城,因为涟水这一谋反太过诡异,所以哪怕是淮安总兵都有些困惑只在这几日随意出兵了几次,皆没有敌过涟水的高墙,他被上头使唤习惯了,现在急需等中央的命令和派来的人。

  可到了正月三十日,京城的急令传来后却令他傻了眼。

  因为京都那头并没有遣先锋来平叛,更没有如西南和江州一般命令他即刻平复叛乱,皇帝的命令只有一句话——围住涟水,只围不攻,可隔三五日攻一场试探实力,但一只信鸽都不允许放出去。

  而在遥远的京城,御书房内本该高高在上的皇帝却狠狠将手中的文书推向地面,一张脸涨得通红,满是愤恨。

  陪在他身旁多年的几个太监并不懂他为何这段时日格外暴躁,时不时批着批着奏章便要发一次脾气,起初他们还敢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奉承讨好了再说,可后来被皇帝用奏章狠狠砸了脑袋又处理了两个送进大牢之后他们便不敢再说话只敢低头跪下了。

  皇帝的怒气还在不断发泄,他蹲下身从奏折中找到了那张字条紧紧捏住,额角青筋崩裂。

  从七日前开始,在他批阅奏章之时便会时不时出现一两张这样的字条,偏偏根本分不清究竟是谁塞在里面的,这些字条总是会出现在他最亲近的臣子的奏章中,无一不是手握重权,令他想将人下狱都不敢,并且他还很清楚,塞字条的必然不会是他们。

  因为每一张字条上都写下了他在黎志三十六年海战中做过的事。

  每一张字条都代表着一条即将指向他通敌叛国的证据,附加的是证据在京城的埋藏点。

  他命人前去挖掘出来,发现这一切是真的,他最大的秘密在这世上还有人知晓。

  这些证据像是一条线索,一步步指向他在那年与倭寇之间做的交易,字条上先是写了那一年他手下与倭寇接触过的几个地点、然后是他的手下在开战前改头换面进过淮安李氏府中的证据、再然后是他自己那一年不在皇宫而是偷偷前往过淮安的证据。

  现在是第四条,是当初提议让他前去平叛的大臣收受他的财物的证据。

  这些证据每一个都没有明确指向他通敌叛国,可他很清楚,一旦剩下的证据一条条拼凑,总有一天,他做的一切都会被挖出来,而他现在连究竟是谁在背后做这一切都找不出来!

  直到二十五日传来淮安傅氏的叛乱他才猛然联想到傅氏与淮安李氏的姻亲关系。

  他极恐惧自己做过的事会大白于天下,可涟水一片风平浪静,关于这件事的影子都没有传出来,又让他怀疑是否是傅氏一族在借此威胁他,这令他不敢轻举妄动,只能向淮安总兵下了那一条离谱的命令。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