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时局(1 / 2)

  现如今这张纸的出现证明了流民军里有她的插手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了。

  这么一看,蜀南、江州、蕃南三地基本已经进入了魏清弭的掌控中,继续往北推进不过是时间问题,现在朝廷出了个昏招,要将张凤泉封为江州节度使,并且宣他进京都受封,这像一场鸿门宴,若是张凤泉不去,朝廷被架在那里岂不是格外丢脸,张凤泉若是去了,朝廷给他授节度使的衔会显得朝廷无能,还会让各路反叛军眼红,若是直接将之绞杀,张凤泉正得民心,江州得到消息后会翻天。

  无论哪一种选择都足够魏清弭好好发挥,现在余姝甚至怀疑皇帝身侧说不定都有她的人,否则怎么能商讨出这种解决流民叛乱的招式。

  至于孟昭刚刚的话,余姝倒也不是不能理解。

  她食君之禄,分君之忧,做朝廷命官哪怕头顶的上司个个不是什么好东西,却也还是拥繁朝的官,她可以心痛于百姓生存之艰难,可是头顶的皇权依旧是她要忠诚的东西。

  能够压下张凤泉军队中火铳与傅氏相似然后私下里来找他对峙已经是个徇私的做法了。

  那句话是警告,也是劝告。

  她希望傅氏不要与流民沾上关系,更不要和流民军沾上关系。

  余姝悠悠叹了口气,“难搞啊。”

  孟昭不知道皇帝的真面目是什么,也不知道魏清弭与皇帝之间纠葛,这样一心为民声张正义又忠诚于朝廷的人一般在这种乱世很容易变成皇帝手里的刀或早早牺牲的枪啊。

  她们所掌控的东西,立场相关暂时还不能说与孟昭听,那也就暂时没办法让孟昭改变想法了,尽管孟昭若是知晓皇帝这身衣服地下究竟是个什么人必然不会再如此,可她也是个讲究证据的人,没有铁一般的证据怕是也不会轻易相信了这些事。

  她思索片刻,决定给初秋去信一封,让对方好好劝劝孟昭近些时日别去太危险的地方也别去太做太危险的任务。

  余姝又写了封信将今日孟昭前来一事与傅雅仪说了一下。

  这两个月傅雅仪又没有什么音讯,甚至连余姝都不知道她现在究竟在度汕还是在哪里,只能先将信送去度汕,剩下的就是等待回信。

  望着远去的信鸽,余姝被烈日灼了眼,又默默收回了目光。

  行至十月中旬,江州终于传来了消息,张凤泉接受了朝廷的招安,在当时便启程前往京城接受官职。

  余姝收到消息时不知怎么有些奇异的预感,按照时间推算张凤泉那时应该只要再过小半月日便能到达京城,她不好直接说明这预感是什么,所以只能派京城那头的人紧紧盯着事情的发展,一有结果请务必给她递消息。

  一直到十月末,她终于收到了从京城和江州分别传来的消息。

  京城那头写得是:

  ——皇帝和手下的宦官杀了前去授官的张凤泉,并且这消息已经传到了江州。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