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邪神190(1 / 1)

  傅雅仪和余姝怀抱极大期待的第一个作者和第一颗摇钱树便因此而短暂消失,起码未来一年里不要想能够读到她的大作了。

  于是余姝干脆先将这书社开起来再说,大不了砸点钱去让这书社出名些,然后吸引不同的文人投稿,也同样吸引市井小民投稿,主打一个平等。

  一开始大抵是因为这平等的条件,读书人自诩清高,不愿与市井小民同流合污,大多怒斥余姝开办的书社有辱斯文,为读书人所不齿,反倒刺激了不少民间百姓踊跃投稿,余姝看了一圈后还真挖出来了点儿东西。

  她看到的第一本是一位纺织妇人画的小人画,虽没有国画那般的形神兼备,可是重要的是真情流露并且简单易懂,主要画的是她与她死去的女儿的日常,表达对女儿的思念,在她的画中,她的女儿化作一颗星,到了夜里便会落入她的梦中与她相会,她女儿死去的两年里,她一共画下了一百二十幅连续的故事,余姝将这一百二十幅化为四册,每册三十幅,起名为《神魂梦女录》,作者署名还是余姝帮那妇人起的,便叫婺女,此为二十八星宿中女宿的别称,女宿值日吉庆多,婺女生途坎坷,丧女后便成了寡妇,枯守女儿的坟冢,余姝希望她能似女宿般后半辈子顺遂平坦。

  一经发行,这册小人画立马风靡了大半个落北原岗的妇人圈,堪称自下至上的流行。

  任何一位有女儿的母亲都无法抗拒这本书中对女儿真挚的爱,她们常常因婺女白日里思女的愁肠而落泪,又因那化作星星降临人间的可爱贴心的姑娘而开怀,最后又会因那小姑娘每夜终会离去而遗憾,仿佛她们自己也成了婺女,日日夜夜便盼着梦中与女儿相会,想将那小姑娘在身边留得再久些。

  第一册 三十幅画,母女共见三十回,发行第七日,不少妇人们催促下一册的书信堆满了书社门口,婺女成了一时风光无两的作家,哪怕不知晓她的名姓也有无数人与她共情,每日都有上百封信件等着交给她瞧,里头大多是些与女儿生活琐事的犯愁、对婺女的安慰,唯一的问题是婺女不识字,她看着满屋子的信件和书社给她的大把稿酬,整个人仿佛都找到了新的活下去的意义,她给自己换了宅子,给当初因为缺少银钱而草草下葬的女儿换了新的坟冢,她寻了教书先生回家教她念字写字,也开始学着回信,一开始她还自卑于字迹丑陋,认全了字后只用画来回信,后来她受大多数读者的激励,也开始渐渐回字信了。

  有了第一册 的预热,《神魂梦女录》 第二册 直接大卖,甚至还遭到了抢购,书社算是凭这一本书便在落北原岗的市井百姓和妇人们之间奠定了地位。

  而与《神魂梦女录》同一期发行的是余姝千挑万选的第二本书,这是一本游记,游记的主人是一名游侠。

  这本游记与普通游记不同,它记载的不是魏国的山水,而是西域往西的地方,他形容那里的人金发碧眼,身型高大,走远些便能遇着浩瀚的海洋,那里小国寡民,时常也有战乱,有着着魏国完全不同的君主制度,十分浩瀚,最重要的是他写到了三年前他前往那里时见着了那里的人正在建造的巨大船只,隐隐有比肩大魏之势。

  实际上这样的游记,扬州有过不少,在魏国顶级繁华的地域之一文化近乎百花齐放,余姝甚至还瞧见过描写跨越汪洋大海一路往南后的景象的书籍。

  当然,这样的书,对扬州来说是可以包容的,对西北来说,是耸人听闻的。

  这本《西行山水记》一经发行,引起了无数的文人疯狂贬斥,他们极为自信,并不相信除魏国之外的蛮夷能够比肩大魏,认为此书极端胡编乱造,惹人眼球,为此他们斥驳的信件也同样堆满了书社门口,并且向官府多次递状,要求下架此祸国妖民之书。

  不过很可惜,游侠是佚名,他们再如何骂都找不到正主,哪怕是书社都不知晓这位游侠是哪位人士,连稿酬都不知道该交给谁。而余姝早在官府打点好了关系,此书售卖的两成全部收归官府所有,短短半月,官府便营收了近四千两白银,将近整个落北原岗官府全体上下加上探案一整月的开支,这白给的钱他们哪儿有不收的道理?

  这本书本就是余姝刻意挑选的,为的就是引导文人的争论,她在投给《西行山水记》的信件里挑出了几份引经据典骂得最为激烈的,同时又挑了几封同样引经据典为西行山水记站台的,专门让书社的伙计们上门询问这些信件的作者愿不愿意将这些书信公开为刊。

  文人最好面子,有免费的机会让人瞧瞧他们是多么的刚正不阿,多么的嫉恶如仇,多么地有思想有文化,若是吵赢了那可是风光无限的事,那自然是傲慢地答应了。

  余姝为此专门让书社的伙计们加班加点,连夜印制了三千份记载了她专门挑出的最能引爆正反两方的信件做成文报刊发,并且宣布此报每三日一刊,名为《落北文报》欢迎诸位踊跃投稿。

  这一份文报瞬间引爆了文人墨客,成为了他们唇枪舌战的聚集地,书社每日接收的文人信件从百来封暴涨至上千封,其中的来件地址甚至包括大半个西北区域,尤其地,当唇枪舌战进行到白热化时,书社还时不时会收到不少揭短某某秀才某某读书人的逸闻佚事,为此,余姝特意在《落北文报》中增加了一个板块每七日放一次这些乐子。此举后,书社又一次遭到了大范围的抗议,但是也收到了更多人的投信,经过这件事,书社也另辟蹊径地在文人中走出了一条路,《落北文刊》成为书社稳定输出的产物,每三日一刊,在文人墨客中颇受追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