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搅乱109(1 / 2)

  陆明时站在李正劾身后,默默听着,见时候差不多,给李正劾奉上一盏茶,茶盏上用橙黄色的茶水写了两个字:“地价”。

  于是李正劾突然扯着公鸭嗓出声问道:“这些商人愿意出多少米换地?”

  程鹤年一愣,似是没想到李正劾这木头佛也会开口,想了想回答道:“地价自有市价,买卖皆出情愿。”

  没有陆明时的提点,李正劾不懂怎么追问,只好故作高深地点了点头,也不知是满意还是不满意。但他不问,有人会问,坐在上首的梁重安笑了笑,“灾民求生,商人求利,求利的不怕求生的,若富商一味压低地价,譬如压到十五石粮食一亩,灾民若不卖,活活饿死,若卖,也不过饮鸩止渴。”

  程鹤年说道:“朝廷自会干涉,不容富商如此欺市罢民。”

  第二盏茶递了过去,茶盏上用水写着:实策。

  李正劾的公鸭嗓又亮了出来:“具体如何干涉,程大人给个章程。”

  程鹤年皱眉看了他一眼,似是没想到他会纠结如此之深。

  一个陛下亲派的押银官,太湖赈灾与他有何利害,为何突然揪着不放?

  他只好说道:“太子殿下对太湖的事十分关心,此事有东宫坐镇,这些商人不敢仗势欺人。”

  又一盏“奉命否”的茶递到李正劾手中,喝了太多茶水的李正劾打了一个响亮的水嗝,“这么说,让商人从灾民手里买地是太子殿下的主意?”

  “谁的主意不重要,重要的是为民。”程鹤年的脸色有些难看,见李正劾一直盯着茶盏,下意识看向他身后的小厮。

  陆明时低眉垂眼,不动声色。

  逼的太急了。陆明时心里想。

  此刻薛录却突然将话接了过去,“程大人此言差矣,谁的主意还是很重要的。负责太湖修堤的工部郎中张还耕是太子殿下举荐,他张口要三十七万修堤款,如今太子又出了以粮换地的主意,让人难免怀疑是为了挪钱给张还耕。”

  “一码归一码,”程鹤年冷笑着看向薛录,“太子殿下是储君,心系万民万事,有何可指摘?”

  “既是储君,更应懂得避嫌,以米换地是否是为了挪钱给修堤,太子殿下又是否与苏和州的这些商户有什么协议,修堤款到底能不能用得上三十七万,这些事,我身为巡抚使,有权过问,身为左都御史,更有闻风而奏的权力!”

  薛录说到最后,掷地有声。陆明时悄悄看了他一眼。

  程鹤年冷眼看着薛录,“薛大人这话,是替谁问的?替自己,替薛家,还是替长公主府?”

  薛录道:“我是替太湖百姓问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