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生气(1 / 2)

  她从记事起就跟在母亲身边流亡道观,对父亲的印象已经很浅了,只听母亲说他是个脾气温和而道义耿直的人。这篇《呼邪山战记》是他在狱中的泣血之作,字字锥心,时隔十四年,读来仍令人心生感慨,神魄俱伤。

  舅舅说她孟家是受人牵连,从此事来看,那人只能是陆谏。

  那么陆明时,会是陆谏的后人吗?

  江初宛对孟如韫的期许是好好活下去,完成她父亲的遗愿《大周通纪》,不愿她为上辈恩怨所累,更怕她以卵击石去触及当年旧案,所以对呼邪山之战、对陆家,甚至是她父亲的死,江初宛都不愿与她多说,很多事,眼下孟如韫只能自己一边打听一边猜。

  孟如韫忽然想到,上一世陆明时在程鹤年府上搜出《大周通纪》书稿后,翻至《呼邪山战记》时停留许久,此时想来,他应当与此事有些渊源。

  陆谏……陆明时……

  他既已隐瞒了出身,谎称祖籍阜阳,又拜至韩士杞门下读书考功名,以进士之身入朝做官,竟然还保留着陆姓,也不怕有心人怀疑,真是胆大妄为。

  孟如韫看着这篇文章,悠悠叹了口气。她想起前世的陆明时,贵为五军都督,辅佐新主登基,有出将入相之荣宠,可他常独自站在书房的窗前,望着园中春光明媚,草木繁盛,却是通身不可对人言的孤寂。

  陆明时他……也有许多心事吧。

  孟如韫在江家安顿下以后,就开始着手写《大周通纪》。

  为了写这本书,她父亲生前搜集过不少史料,也写了许多底稿,可惜基本都在当年那场大火中被烧光了,被她母亲带出府的几本重要的书籍,后来也因为路遇盗匪而遗失。眼下孟如韫还记得的内容,基本都是她母亲生前口述,令她熟记,尽算下来只有十几篇,剩余空白,要孟如韫自己重新查找资料,斟酌填补。

  前世写《大周通纪》时,她的身体已经很虚弱,所以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回头修改,陆明时续写时大概为了尊重她的遗愿,对她前篇所写内容只更正了几处错字,并未动其筋骨。如今既然重来一世,更早地开始着手,孟如韫想将此作完成地更好,方不负父母所托。

  她专心起来一连几天都万事不理,青鸽也不来打扰她,期间只送来几封书信,先是陈芳迹送来了他写给韩士杞的谒师文请孟如韫过目,孟如韫看完后花了两个时辰给他回信,教他如何修改。第二封信是程鹤年写来的,寄到了宝津楼,赵宝儿特意托人送过来。他洋洋洒洒写了两页纸,讲自己在钦州上任后的一些趣事,又询问孟如韫病情是否好转,孟如韫略略看完后便收到了一边,看起来并没有回信的打算。

  第18章 生气

  又过了两三天,许太医休沐出宫,孟如韫如约去看病针灸。

  许太医名许凭易,是太医院里的一等太医,专擅内症伤寒之病,平素在宫中当值,每七天可以出宫休沐。像他这种名医圣手,即使是休沐,也有不少达官显贵延请他看诊,但许凭易脾气怪,统统都拒了,守在自己开的医馆望丰堂里,专给穷人看诊。

  孟如韫到望丰堂的时候,许凭易正在给一个面黄肌瘦的小乞丐看病,那小乞丐满身伤,身上的破布料一撕下来,血腥气立马充满了屋子。

  “我来帮你吧。”见他手下几个徒弟各有各的病人,孟如韫忙上前帮忙,用打来的热水轻轻擦洗小乞丐身上的污泥和血迹,在许凭易给他缝合伤口的时候按住他的伤口防止他乱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