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分歧20(1 / 2)

  程鹤年也随手写了一首,见贺照之被奚落,攥着词作的手竟然有几分紧张,仿佛一时回到了在学堂挨夫子教训的时候。可她一个小姑娘,又不会抽戒尺出来打手心,顶多讽刺几句,有何可怕的呢?程鹤年心里笑自己拘谨,将诗作递给孟如韫评鉴。

  孟如韫读了一遍后,又读了一遍,放下诗作,呵了呵快要冻僵的手,笑着说道:“公子宜兰,不宜梅。”

  程鹤年觉得有趣,问她:“同是四君子,兰者如何?梅者如何?”

  孟如韫想了想,说道:“兰花贵,梅花韧。兰花适宜娇养,要好水好土,四季恒温,才能养的好看。梅花则不然,长在山野,虽可生于庭院,可是欹之、疏之、曲之,以病梅、瘦梅为风尚,反倒会失了梅之风韵。我说公子宜兰不宜梅,非意在讥讽,而是公子清贵无双,当配名品,山中野梅实不相衬。”

  她这番话说得漂亮,可程鹤年听在心里并不怎么舒坦,把玩着手里适才折下的梅枝,“所以姑娘也不愿以梅相赠了?”

  孟如韫轻轻摇了摇头,忽然又想起什么,转身往小茅屋里去,程鹤年只觉一阵幽冷的薄香抚过面庞,怔愣了一瞬,抬头见孟如韫抱着一个小花盆走出来,盆里蔫蔫栽着一株兰草。

  “此兰是观中道姑姐姐所赠,我不擅养兰,寒舍简陋,只会委屈了它,倒不如赠予公子带下山去,”孟如韫莞然一笑,“兰草无名,还望公子不嫌弃。”

  程鹤年接过陶瓷小盆,小心翼翼地将兰草护进怀中。孟如韫送他们下山,她站在鹿云观的古松下,整个人都拢在宽大笨拙的厚袄里,只露出了一张素净明丽的脸,青丝微微扬起,程鹤年回身望了一眼,忽觉怀里兰草颤颤,挠在他心上。

  自那以后,程鹤年常独自到鹿云观中,有时见不着孟如韫,他就在鹿云观北边那排低矮的落漆石墙上写半首诗,下次再来看时,后半首诗已经被续上。

  程鹤年诗风宽容,而孟如韫风格多变,或清丽动人,或诙谐辛辣,有时看似随意,细品又处处机巧。她相酬和的每一首诗,程鹤年都誊抄下来,闲暇时反复品读。读一遍喜欢,读两边难免心生羡妒,读第三遍的时候,心里便只剩下了怅惘。

  他喜欢上了这样一个明丽出尘,才华横溢的女孩子。若她生在临京高门,必然早有才名冠绝京城了。

  如今她真的到了临京。即使身在酒肆,也能有词曲流传甚广,就连以诗书传家、规矩森严的程家也能闻其佳作。几天前他母亲过寿,宴席上特地点了一曲《柳别春》,词高曲妙,连他父亲程大学士都忍不住夸了几句,还以此教诫儿孙子弟,说茶楼酒肆尚有妙词,士大夫之家不可自满,要他们勤奋读书。

  而今程鹤年才知晓,原来《柳别春》是出自孟如韫之手。

  他知她有这般本事,若她为男儿,必能少年登科,入职馆阁,名满天下。若她为高门女,也能有才名流传,赢得满京儿郎竞逐求娶,为夫家增光添彩。可她偏籍籍无名,只有一个在临京城做主簿的舅舅,纵使容貌出众,才若怀璧,也不过明珠弃路无人识,凤落窠臼一身尘。

  程鹤年喜爱她,心疼她,也曾暗自庆幸,只有自己看得见她,了解她。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