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透明雨衣42(1 / 2)

第二天早上周及和覃尚没能按时起来,并不能怪政治背的太晚,而是闹钟不给力。

手机被没收以后,叫醒的工作是闹钟在做。他们用的闹钟是朱慧琴在网上买的,响铃清脆刺耳。为让容易赖床的周及能有效被闹钟唤起,覃尚特意将闹钟放在周及那边书桌上。闹钟响后周及听不下去自然就爬起来关了。

今早闹钟竟没在该响时响,以至于小哥俩在朱慧琴敲门喊他们吃饭时处于惊醒状态。

“呀!怎么还没起来呢?”朱慧琴很惊讶地问。

跑去开门的覃尚率先拐进卫生间洗漱,周及迷糊着摸过书桌上闹钟。

啧,指针都不动了,能响铃才怪。他无奈回道:“闹钟坏了。”

朱慧琴走到窗边拉开窗帘后回身对还坐在床上的周及说:“还好我走之前问了问,不然你俩不知睡到什么时候。”

“九块九包邮真坑。”周及将手里闹钟扔到了一边去。

“妈得上班去了,下班再买一个新闹钟回来,”朱慧琴出门前抬手在周及头上摸了下,“你俩动作快点!记得吃早饭,记得带雨伞......”

朱慧琴在房间里时周及一直没下床是在用肉身遮挡墙上在给手机充电的充电器。

他现在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把手机和充电器塞书包里,这属于他每天掩护手机的必要程序。

外面阴沉沉的,天气预报上说最近半个月都会有雨。

早饭根本没时间吃,他们走出房间的时候,课前准备就已经过半了。从冰箱里拿的月饼是为了今天的中秋节周及提前在那家有充值卡的糕点店买的。

朱慧琴和覃平年觉得那月饼金贵,就都留给了两个孩子。覃尚看周及喜欢吃,只尝了一块再就没吃。

到头来基本都进了周及的肚子,节还没过完,就剩两块了。

也就吃月饼还能让周及有点过中秋节的感觉了,博约楼一天假没放不说,在家也没点团圆节日的样子,朱慧琴和覃平年依然忙的要死,起床后人都见不全。

老周倒是有意跟周及过中秋,但现在处于恋爱中的他,再也没那种父亲节时二话不说直接飞过来的魄力了,视频通话后他依然是给周及转了一笔钱做安慰金。

周及毫无感情地机械发着语音:“谢谢爸。”

“儿子开心点,等你十一月份回来高考报名,咱们就能见到了。”周建培笑着说。

周建培这么一说周及就乐了,想到距离回兆宁的日子越来越近,他就打心底里开心。

“傻乐什么呢?还不快走。”覃尚放慢速度回身叫周及。

迟到这件事,最有安全感的情况莫过于有同班同学同行。有了覃尚跟他一起迟到,周及根本就感受不到焦急。他揣起手机依然慢悠悠地走,愣是把覃尚也给拖慢了。

到最后他俩是踩着课前准备结束铃进高三文六班教室的。

正在班里视察的大师兄用二指禅叫住了要混回座位的他们:“怎么来这么晚?”

周及琢磨着这种时候要是让覃尚来回答,大师兄多会网开一面的,毕竟覃尚在大师兄那有着不一般的地位。

所以他没出声,跟大师兄一起看着覃尚。

覃尚很无语地扫了周及一眼后开口道:“闹钟坏了,我们就起来晚了。”

大师兄听后缓缓点着头:“行了,进去吧。”

周及一听立马就跟着覃尚走向座位。他以为这事就过去了,谁知大师兄搞起了差别对待。

“覃尚坐下吧,周及你给我站一节课。”

伴随着大师兄话音落下的是一小阵笑声。周及猛地回头:“为什么啊?”

大师兄有理有据道:“迟到在我这第一次都是可以原谅的,你哥确实是第一次迟到,你可不是第一次了,上学期有一次对吧?”

周及瞬间就想起他跟覃尚被困地下室而迟到了那次,他一边吐槽大师兄的好记性,一边老实地站回了座位。

站着也不妨碍他吃他的早餐。

那块过度包装的月饼被他剥开后掰下了一半递给了覃尚:“垫一口吧。”

覃尚接过后,真就一口吃完了,并没像周及一样咬月饼时散落了一桌子的苏皮。

何前在那巴巴的看了半天,等到了周及掰第二块月饼的他以为自己能捞到一半。可周及还是毫不犹豫地胳膊一伸递给了覃尚。

覃尚依然是接过去一口放进嘴里,一点渣都没掉。

“你看看你办的这是什么事,”何前啧道,“你直接给尚哥一块整的不就行了,非得费事掰开一人一半?”

周及:“......”

何前不说周及都没走这个逻辑,当下就觉得何前说的有道理,但却不愿意承认他脑子秀逗了。

他对何前比划着:“去去去,转过去,管得那么宽呢你。”

何前人虽转过去了,但还在跟周及说话:“英语老师课前准备的时候来班级了,发现领读的你没来,就唉声叹气的走了。”

周及嘴里嚼着月饼,声音含糊不清:“如果要我继续领读,我宁愿天天都错过课前准备。”

何前:“那你就每天都因迟到而罚站一节课吧。”

周及想了想,那还是算了。他才刚开始站,就已经累了。

本来第二节才是政治,但他们政治老师柳婧为了逐一考察班里昨天留的背诵内容,专门跟他们数学老师串了一节课。

在这样阴沉沉的天气里,哪怕是大早上,两节连上的政治课也依然带足了催眠因素。

昨晚上因跟覃尚较着劲的背,周及所有需要考察的内容都达到了非常熟练的地步。同样熟练的还有大师兄选的那首诗歌里需要他背诵的部分。

另一个被大师兄选中的是女生代表祝梦瑶。政治课一上完大师兄就让人把他们俩叫去了,单独指导他们背诵时的语调和表情。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