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选择天气之子的原因107(1 / 1)

 我们代替了“我”,因为“我”的存在没有意义,而我们的意义才是有存在的,任何违背集体的都是错误的。 这个文明极端的矛盾,但这种近乎畸形的集体主义也加持在了普通日本人身上几千年。 至今,哪怕日本不再像以前贫穷,甚至成为了发达国家。 这种集体主义也顺着文化脉络笼罩在所有人头上。 有时候,所有日本人都很礼貌,很多人觉得十分的优秀。 可是,有时候反过来一想,为什么没有人不敢不礼貌呢?是不是曾经也有日本人不想那么形式化的活着呢? 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如果一个学校中每个学生都穿校服,会是这些学生都喜欢穿校服吗? 说回《天气之子》吧。 真下真一很喜欢它里面那种对抗集体主义的想法。 帆高面对东京淹没和阳菜的选择时,他表达了自己的爱意,他选择了阳菜。 这个问题,从始至终都不应该归结于电车难题。 这不是要撞死一百个人,还是要撞死一个人的选择题。 这是一个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对抗的过程, 当帆高在东京沉没和阳菜之间做选择, 从个人主义来看,阳菜对于帆高自己来说就是比蓝天更加重要,他才不管东京会怎么样呢,他只要心爱之人,东京沉就沉了。 所以在个人主义来看,帆高做的就是对的。 从集体主义来看,集体的利益是优于个人的,如果你的存在阻碍了集体的利益,都应该选择死亡,更别说只是你心爱之人,更别说,这次你影响到的是很多人的安全。 所以在集体主义来看,帆高做的大错特错。 个人主义下,帆高的想法一点都不高尚,甚至很自私。 可是这就是人的感性,人的个人想法就是有些自私自利的,帆高的想法一点都不奇怪。 集体主义下,帆高的想法实在是太过于错误了, 把这笔账换算成经济账,东京沉没不知道要让日本经济倒退多少年,多少人流离失所,多少人可能失业。 一句话就可以质问帆高的良心——就因为你帆高的错误,得害死了多少个像阳菜一样的姑娘? 然而电影中,帆高作为主角,他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个人主义终究还是战胜了集体主义。 双方没有对错,错的只是立场,帆高再选一百次也不会把自己喜欢的人牺牲掉。 因为他站到了个人主义那一边。 站在集体的角度这件事就是错,错到离谱,像帆高这种小子拉出东京湾喂鱼一百次都不足以泄愤。 从这个角度来说,《天气之子》这部剧情其实算不上多好的作品是有一定的社会意义的。 至少对于现在日本社会来说, 过度的集体主义依旧成为了整个社会的枷锁,甚至影响到一代又一代的人。 不要因为人数多就偏袒人数多的一方,不要因为是集体所以就可以肆意地牺牲别人,不要人人都是礼貌的人。 或许大部分日本人都更应该像帆高一样,更加自私一点,更加没有礼貌一点,能够更加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 至少在现今这个集体主义依旧过剩的日本,这本《天气之子》算得上有其特定的内涵。 新海诚夸赞了自私的“帆高”,也表达了新一批日本作家的想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