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奴婢不敢157(1 / 1)

 “奴...奴婢知罪,奴婢万死欺瞒皇爷,奴婢再也不敢了,再也不敢了.....” 朱佑樘又问道:“前几日太子问你要的那套宅子是作何用处?” “奴婢派人查过了,是卖与那个夏师傅的,卖了四百两,也....也可能是五百两,具体的奴婢不清楚,请,请皇爷明察。” 说到最后,箫敬已是有气无力,脑袋里亦是阵阵眩晕,若不是有人搀着,恐怕早已倒了下去。 不过他心里清楚,皇爷既然还向自己问询事情,那自己这条命便是保住了,地位也大概率是保住了。 “搀着他下去罢,再去请太医给你们的老祖宗好好治伤。” “喏。”两个宦官规规矩矩的应诺,将老祖宗搀着往殿外走去。 很快,就有几个太监抬着地毯进来,开始更换暖阁里那张沾染了血迹的地毯。 “切记莫要丢了,仔细清洗一番还可再用。” 嘱咐一句,朱佑樘将靴子抬起一些,又拿起手边的那本书翻看了起来。 书是闲书,而且是话本,似这样的读物,他以前从没读过,也不会去读,但这本书是自己太子拜的那位师傅所写。 有句话叫做字如当面,见到一个人所写的东西,就像和此人见面一般。 比如夏源参加乡试时写的那篇八股文,弘治皇帝便细细读过几遍,但写的再漂亮也终究只是八股,很不巧,八股的代名词是空泛无物。 因此很难透过这种文章去看透写文章之人的心思,而这个话本,朱佑樘读了几日,感觉已是从故事里,从字里行间看出了写书之人的心思。 甚至还能通过书中主角的行事风格,去反推出写书之人是何等的品性。 怎么说呢。 朱佑樘着实感觉这夏源的立场有些歪,但又不得不承认这书中的主角是个君子,由此可见,塑造出这样主角的人应当也是个君子。 按他的理解,性格木讷乃是恪守中庸之道。 铁木真受到重重包围,郭靖拼死相救,是为义勇,亦是君子之道,所谓知遇之恩。 学功夫时,即使十数年未见成果,仍苦练不辍,从不怨天尤人,堪称学以致之道。 及至之后武功大成,却从未有过张扬之举,是为谦逊有礼。 而此时,朱佑樘已经读到了成吉思汗欲要攻伐南宋,郭母自刎而死,以此来让郭靖下定决心与铁木真决裂的剧情。 这样的情节几让朱佑樘眼前一亮,下意识坐正了身子,仔细读下去。 良久之后,他舒了口气,并准备收回此先的评价。 这立场哪儿是歪啊,这分明就是无与伦比的家国大义,尤其是结合前面的剧情去看,更显得这份操守难能可贵。 还有那个郭母也是让他既惋且叹,感叹这个郭母一介女流却心存大节,惋惜其不是自己治下子民,不然说什么也要给立个牌坊不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