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乔姑娘(1 / 2)

此事要从三年前说起。

彼时姜行、卢照邻和金来福三人刚参加完童生考试,县学书院教学水平先不论。

时任益州锦行府知府的卢天佑,也就是卢照邻的父亲,与当时的太常寺少卿顾之礼是故交,便走了这层关系,将孩子送去辞官还乡的乔言之那儿就学。

乔言之曾官拜通政司通政使,其父乔秉志是当时翰林院的翰林学士,大赵皇朝有名的大学士,其下门生无数,这顾之礼便是乔秉志的学生之一,乔言之的好友。

早年乔家也是风光无两,后由于乔秉志在新旧两派党争被波及,整日郁郁寡欢,且那时他年事已高,不久就撒手人寰。

于是乔言之再无心朝堂,便辞官还乡,回了新亭县。

去年,由卢知府牵头,锦行府的几位大富豪出资,合力在新亭县修了座三川书院,乔言之任书院院长,其中出钱出力最多的便是金家。

锦行府的学子大有跑到三川书院就学的,新亭县也隐隐有成为锦行府第一县的势头。

托卢照邻的福,金来福和姜行都得以有机会在乔言之那儿上课。

而乔言之除了身在朝堂为官的大儿子,已嫁为人妇的二女儿,还有个小女,算是老来得子,随他回了新亭县。

其女名乔玉秋。

乔玉秋的婢女正是那站在楼梯上说话的娇俏少女,名半夏。

姜行三人跟在半夏身后,拾级而上。

一路上半夏还忍不住嘴碎:“也不知我家小姐看上你哪儿了,除了一张脸,能有什么看头。”

卢照邻笑嘻嘻说:“真不知道半夏姑娘是在夸还是在贬。”

金胖子接上:“多半是夸了,美色当第一。”

姜行无奈摆头。

半夏听了弯酸道:“呸!你们男人没一个好东西。一个吊儿郎当,一个嬉皮笑脸,还有一个无心功名。”

她斜睨一眼姜行,不吐不快:“现在倒好,无心功名的那个直接连续数月都不出现在书院,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在躲什么豺狼虎豹。”

姜行知道半夏是在点他,他也无甚在意,笑道:“半夏姑娘,乔师可不是什么豺狼虎豹。”

半夏垂头未答。

卢金二人对视一眼又挪开视线,不约而同心底吐槽,小姜啊小姜,顾左右而言他你是真的会。

二楼确实比一楼多了几分雅致安静,走在木制楼板上都能听见脚步声。

“喏,到了,进去吧。”

只见半夏推门而入,入眼便是雕花低屏风,上有千山绘,层层叠叠,郁郁青青。又有博古架置于屏风前,几根竹影错落有致,其形摇曳。

从屏风的缝隙中,能瞧见个人,影影绰绰。

那人顺着姜行的目光,隔着屏风上方隙影透过来,可谓明眸千转,似有万般情意,瞧见是姜行,更羞得低眉浅笑。

正是乔姑娘。

乔玉秋压下嘴角笑意,起身作礼:“卢公子,金公子。”

她转而看向姜行,眉目如画,双瞳剪水,轻声语:“姜公子,许久未见。”

姜行一顿,随即揖礼:“乔姑娘,许久未见。”

“三位请坐。”

三人分分入席,半夏则吩咐小二开始上菜。

几人先是寒暄几句,你来我往的问问好后,乔玉秋便直入主题:“此次请三位前来,是有一事代家父与三位相商。”

“日前益州知州陈大人书信于家父,邀请家父年后前往益阳府游学,恰逢明年秋闱,待秋闱后再回来。”她微微顿首,“陈大人随信道,家父可带有意一同游学的门生前往,吃住都由陈大人提供。”

秋闱届时在益阳府举行,多有各府学子提前去,结识些志同道合之辈,对日后在朝为官总是好的。

卢、金二人听了道:“好事,我二人定然随乔师前往。”

她却直直地盯着姜行。

姜行则言:“此事我日后会上门拜访乔师。”

乔玉秋眼睑微微半垂,妃色清透的指甲轻叩白玉茶杯的杯壁。

她声音比之前低了几分:“那我回去同家父说一声。”

这时,半夏上前在乔玉秋耳边耳语几句,就见她起身说:“都说这儿的烤鱼是新亭县一绝,小女便做主点了这道菜。”

她微微欠身:“小女家里还有事,先行一步,三位慢慢享用。”

说着,似有若无地看了眼姜行,然后离去。

待到乔玉秋离开,屋内那略微凝滞的氛围重新活跃起来。

姜行不再似先前那般,而是佯笑道:“卢兄、金兄,可有什么要说的。”

卢照邻右手抱拳抵住嘴唇,轻咳掩饰:“成石碧那厮约了乔姑娘也不说一声。”

姜行给了个眼色意会,没吭声。

卢见状,败下阵来,哀声叹气。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