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文臣武将(1 / 2)

朱由崧马不停蹄,又接见命傅山、翟良、汪昂三人。这三人是医学名家,简单客套后,朱由崧命三人向医卫部赵保御报到。

接下来是见顾炎武。顾炎武名气大。

“闻先生忧国忧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朱由崧亲自给顾炎武端了了一杯茶过去。

顾炎武诚惶诚恐,忙道:“不敢不敢,我本是一介书生,有心而无力杀贼。听闻陛下要匡扶大明,立志北伐,故愿投笔从戎,报效朝廷。”

顾炎武是明末著名思想家,朱由崧是有研究的。

顾炎武为学以经世致用的鲜明旨趣,朴实归纳的考据方法,创辟路径的探索精神,以及他在众多学术领域的成就,终结了明末空疏的学风,开启了一代朴实学风的先路。顾炎武还提倡“利国富民”,并认为“善为国者,藏之于民”。他大胆怀疑君权,并提出了具有早期民主启蒙思想色彩的“众治”的主张。他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空谈,注意广求证据,提出“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朱由崧说:“我大明时至今日,朝堂昏暗,社稷难存;文官无德,唯利是图;武将无勇,贪生怕死;文人迂腐,空谈误国。唯有先生,能针砭时弊,仗义执言。”

朱由崧还敲打顾炎武一番,道:“然东林党及复社,结党营私,空谈理想抱负,用孔孟伦纲之义行打压异己之事,于国于民不利也。先生应退出,并约束之。”

不待顾炎武回答,朱由崧直接切入正事,将要办《大明周报》的事和盘托出。诸位有疑问:为什么不办日报而是周报?古代交通闭塞,信息不畅,一份书信几天上月才能抵达,因此办周报足矣。

顾炎武问道:“陛下,何为周报?”

朱由崧解释给顾炎武听。报纸,就好比一张布告,将时政新闻,官府通报,甚至皇帝诏书等,按版面印刷在布告上。文字简短明了,大家都能搞明白。不再发布在墙头,一人一份查看,可以传阅。什么医学科技、皇家轶事、街头故事、军事动态,都可发布。一周出版一份,印刷后由邮局传递到各地,人人都可以购买阅知。

顾炎武一听,兴趣来了,顾氏思想不就可以传播供百姓讨论了吗?

“顾爱卿,朕封你为《大明周报》总编辑,所有发布内容均由你审核出版。只向朕负责。”

“臣领旨。”

“除了《大明周报》,你还要筹办‘南京军事学院’,地址就办在南京禁军大营。朕闻西夷英吉利200年前就办有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因此,我大明第一所大学由你筹办,广纳人才,军事、人文、科学、工程等等均可置办教学,要广收学员,女子也可以入学。还有,南京与扬州的军资筹备也由你负责。”

朱由崧交代顾炎武去文教部向王夫之报到筹备。

接见完顾炎武,接着接见袁枢。

袁枢乃崇祯帝时期兵部尚书袁可立之子,名门之后。崇祯八年,李自成部攻打河南睢县,袁枢破财两千金,募集兵勇杀敌,力战七昼夜,睢县得以保存。袁枢善骑射、有边才。崇祯十一年,以户部郎中于辽左军前,解辽东之危。秉承父志,一生抗清。袁枢诗文造诣亦高,著有《袁伯应诗集》。弘光帝南京即位时,袁枢在老家睢州任布政使右参政节制许定国。

袁枢人品高尚,朱由崧将他调回南京主管新军,是最佳人选。袁枢接到圣旨就将家事交给长子袁赋堪,带了几个家丁打扮成流民赶往南京。

朱由崧见袁枢衣衫褴褛,知道他一路南下受苦了。

朱由崧向袁枢举手鞠躬拜了一下,道:“袁爱卿辛苦了。”

袁枢赶紧回拜,道:“陛下,臣肝脑涂地死而后已。”

“袁爱卿,朕招你回来,是因为朕要北伐,由你来重整军队,收复山河。”

“陛下有什么计划吗?”袁枢乃名门之后,自当报效朝廷。

“袁爱卿,我大明唯一与清军打过胜仗的,只有你了。其他将领连李自成都打不过,何况清军。朕明白大明军队不如闯贼,闯贼不如清军。因此朕要建立新军,重塑军威。”

朱由崧将自己在南京训练教导队,及在扬州军营招募新兵的事情告诉了袁枢。

“那臣即日就赶往扬州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