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章 吃饱了再聊八卦(1 / 2)

孙大爷心中着急,小郭同学却慢吞吞地说:“阁老!莫要着急,小子今日又逃不走。火堆中的农物应该已熟,先嚐嚐味道,咱们吃饱了再聊八卦。。”大忽悠看看手表,见已过去一个多小时,火堆里的东西该熟透了。

“好!好!好!老夫就依你先嚐嚐宝物,待会咱俩再接着聊紫禁城。”孙大爷也刹间明白过来,知道也不急在一时。

“郭小哥年纪轻轻,没想到却是个高人那!”

“小子也是鹦鹉学舌而已!”小神棍很谦虚地回答。

哼!鹦鹉学舌?老夫信你个鬼!你个小滑头!今日老夫定要将你的秘密问出来。

“阁老!来尝尝!”

此时郭少靖已扒开热灰取出冒着热气的玉米红薯,先拍去玉米外表皮的火灰递过去。

孙承宗接过,依言剥去外面的叶片,香气扑鼻露出颗颗金黄如珍珠美玉般的玉米粒。孙大爷陶醉地点点头,啃下几粒细细咬开,连声叫好!可惜口中牙齿不多,体会不了嚼劲的乐趣。

“阁老上了年纪,牙口不行了,这玉米若是让年轻人来吃,味道更美!”

孙大爷一听,便将玉米交给身边十几岁的曾孙子孙瑜来品品。孙瑜一口咬下,细细一嚼立即两眼放光,迅速啃光了一支玉米棒子。

见孙瑜这般猴急模样,孙大爷知道这玉米滋味定然不错,顿时满脸笑开了花。

“玉米不只一种吃法,晒干了可以保存一年以上,想吃时可用水泡涨掺在米麦中煮着吃,也可以磨成粉和进面粉中做成玉米面饼,”

“哈哈哈!如此甚好!甚好!大明有救了!那红薯又怎么吃呢?满室飘香,光闻着那气味便让人垂涎欲滴。”

“红薯吃法更多了,除了直接吃之外,还可以进一步加工成薯片与粉条,使其可以长期保存。当然最经典最香甜的吃法就是这样煨着吃。”

说着,大忽悠将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烤红薯掰成两半分别递给孙大爷和孙瑜。

这次两人更激动了,红薯又甜又酥,没有牙齿也能吃,祖孙俩人差点连皮也吞下肚去,孙瑜更是糊得满脸开花,伸出舌头舔着嘴边的红薯泥意犹未尽。

孙承宗“啧啧”称奇满口称赞,表示要立刻献给皇帝,现在皇帝崇祯可缺粮得很。

郭少靖急忙制止说:“阁老!不如等试种成功了再献不迟,那时更有说服力。而且种子也不多,再吃掉几个,不利于快速繁殖。一个种子能繁殖出一分地的种苗呢!”

其实郭少靖心中有些担心:这些种子不知来自何处,经过穿越之后不知能不能正常生长,万一不会生长了,昏君一生气要砍自己的脑袋,找谁说理去!自己的雄心壮志也完不成了。说来也真奇怪,明末朝廷这么腐败,要杀个无兵权的大臣却又是想杀就杀,轻轻松松。

却万万不敢杀手下有重兵大将的军头,生怕他们割据一方,只得任其胡作非为。比如辽东祖大寿与山东总兵刘泽清以及后来做大的左良玉。

“嗯!是这个理,是老夫心急了!老夫也是想让皇上高兴高兴,让圣上不再事事烦恼,战事虽不顺,至少农事上不必再担忧。你不知道啊!如今皇上是又气又急,老夫生怕出意外。你可知道,关外的建虏要立国自己称帝了,茶杯都让皇上摔了几十个了。”孙承宗恨恨地说道。

我知道啊!大忽悠心说那黄胖子今年四月改国号为清,之后更是传了276年,中后期也同明朝一般荒耽之极。未期也出了一位如崇祯般想要变革图强的光绪,终究敌不过豪门的阻挡,同崇祯甲申年上吊一样,光绪于丙申年愤愤而死。两人心比天高,无奈回力回天,同于申年共赴黄泉。

并且我还知道不久老闯王高迎祥就要被陕西巡抚孙传庭抓了,就在三国时期蜀汉大将魏延心心念念的子午谷中,可是崇祯高兴过早了,比高迎祥更历害的快递大汉李自成接过闯王大旗,继续要为老百姓创造:

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养活!

吃他娘,着他娘!吃着不够有闯王!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

等贵贱!均田地!闯王来了不纳粮!

不当差!不纳租!大家快活过一场!

一个自由平等幸福快乐和谐公正的公平主义社会。

今年六月底十万蒙清联军破关而入,将京畿杀得血雨腥风。

不过崇祯是不会出意外的,也不知是不是经历烦心事太多原因,昏君的心智非常坚毅,也许是麻木了索性躺平摆烂混日子,时不时的杀几个大臣出出气。

想到这些,郭少靖开口道:“朝廷当务之急,当是加强边关守卫,去年建虏平定了漠南漠北大多数的蒙古部落,大部队如今依然留在蒙古,要防止蒙满联军入关抢劫啊!京畿各处城池的城防也应加强,训练青壮,多备一些守城器械。建奴若再次入侵也可有自保之力。

另外,还得加强鼠瘟的防治,不管是城里还是农村都要搞好卫生,消灭老鼠,多撒石灰消毒。让老百姓勤洗澡,切不可胡乱大小便。垃圾要消毒深埋,避免虫鼠滋生,传播病毒。”

1644年春天闯王李自成能不费吹灰之力攻入京城,很大的原因也是因为满城军民遭鼠瘟之灾,疙瘩病肆虐导致人口大减,军民全无斗志。

“嗯!郭小哥言之有理,待老夫修书一封,呈于陛下。”孙承宗旋即拿起毛笔,点点刷刷一封信件信手完成,吩咐家将送进京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