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1 / 2)

  刘正荣见外甥女盯着那间封着的窗户一个劲儿的傻笑,以为外甥女在苏家受了欺负,气傻了,忙道:“晓晓你放心,有小舅在,决不能让你们一家吃亏,这缺德带冒烟的主意不用想一准儿是苏金强那两口子琢磨出来的,这两口子没一个好东西,不想着出去上班挣钱,就知道挖着心眼子琢磨好处,把你们分到河沿路来,就是想把大槐树胡同的三间房全占了,真是做梦想好事儿呢。”

  晓晓忍不住道:“小舅,我瞧着河沿路这边儿挺好的。”

  刘正荣:“你小孩子不懂,这河沿路臭气熏天的,谁往这儿买房子来啊,虽说大树胡同也算不上什么好地段,可比河沿路强多了,而且,小舅最近听见我一个哥们说,那边儿有信儿修路,大树胡同就在路边上,要是这个信儿是真的,你家那院子说不准就赶上拆迁了,一拆迁就能分楼房,那楼房住着多舒坦,河沿路这边儿的破平房怎么比啊,不行,这是大事可不能稀里糊涂的,我这就找你爸妈商量去。”

  说着就要走,晓晓忙拉住他:“小舅您先别着急啊。”

  刘正荣:“能不急吗,拆迁就能分楼房了,你这丫头难道不想住楼房啊。”

  晓晓:“小舅,大树胡同拆迁的消息不一定是真的。”晓晓记得很清楚,大树胡同那片可是一直到爷爷奶奶都去世之后才拆的,而且那边儿既没好风景也不是学区,拆改之后也不值钱,后来就连近郊的房价都比那边儿贵,算是没什么发展的地段。

  而河沿路却不一样,这里后来可是寸土寸金,现在的人人嫌弃到后来的趋之若鹜高不可攀,这中间的天壤之别就是机会,只要能抓住这次机会,必能大赚一笔,只是如何说服小舅呢?

  晓晓想了想,决定撒个谎,便凑到小舅耳边嘀咕了几句,刘正荣目光连闪,半天才道:“你一个初中生怎会知道这些。”

  晓晓:“小舅,我学校的同学可多呢,有个同学的爸爸在市委工作,那天说话儿提了一句,说他爸亲口说的,市里今年要搞什么活动,下决心治理卫生环境。”

  刘正荣仔细捣鼓了两遍,不禁道:“这也没说要拆河沿路这片啊。”

  晓晓:“小舅您想想,这条河虽说臭却是咱们市里的母亲河,历史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底蕴,提起咱们市的历史都绕不过这条河,所以市里若是想治理卫生环境,首当其冲的便是这条臭河,既不能填埋,便只能清污,造景,打造成咱们市的风景名片,治理规划必然要先拆迁,要不然这些住户天天往河里倒生活垃圾,还怎么治理。”

  刘正荣虽说没什么文化,可心思活络,人也机灵,能听的进去话,更善于思考,哪怕晓晓只是个中学生,说的话大多人都不会当真,但刘正荣却听进去了,听进去之后越琢磨越觉得外甥女的这些话太有道理了。

  这河虽臭却历史悠久,往上倒的话,这座城市都是依着这条河才有的,有道是饮水思源,真要是把河填了,不等于忘本吗,现如今新闻里不一个劲儿喊着要讲底蕴讲历史吗,而这条臭河就是市里的历史底蕴,要治理环境卫生,就得先治河,若治河,河沿路这片就得动迁,一旦动迁,这片的房价水涨船高,可就大不一样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