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烧饼西施(1 / 2)

说到这儿,马大炮停下来,喝口水。道:“哎呀!该——该上路了,要不咱们晚上接着说?”

慕容娜娜不依道:“不行,就现在说。”

但听白玉龙斩钉截铁地道:“不听。”

如来见此大怒,大手一挥,“嗨——”地就是一记铁砂掌,把白玉龙打落在茫茫的大草原上,化成一匹白龙马。

何二道:“如来怎会使如此粗浅的功夫,好歹也得是如来神掌呀。”

“如来神掌就——就如来神掌。”马大炮说着开始比划着如来神掌的架势。

慕容娜娜对此没兴趣,追问道:“后来呢?”

织女听闻此事,悲痛万分,她要亲自去寻找白龙马。可北方的戈壁草原何其大,纵横万里而又天寒地冻,她拖着带病的身子找了两三年,一无所获,饥寒交迫之下,病情加重,一个弱女子就此魂归大漠。

“好令人伤心。”听完后,慕容娜娜感慨着。

一路无话,十天后,他们顺利地回到了金灵。马大炮在此歇息两天后,独自去往五湖镇,那是他的大本营。

慕容娜娜第一时间向宇文知音讲述了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和两次有惊无险的危急,宇文知音听后似喜还忧,喜的是女儿的武功在实战中得到了检验,她现在可以独当一面。忧的是现在天下还不是那么太平,对于皇上而言更是危机四伏,这次如果不是女儿最后力挽狂澜,后果不堪设想。

对此,文景更是感同身受。以前,只是听战报说,在北方边境,与北金国的摩擦冲突时有发生,如今人家的战刀开始在自己头上挥舞。现在天下四分五裂,因而纠纷不断,战乱难止。结果是国家蒙难,百姓遭殃。文景每日挥毫于山水画卷,心却系于天下安危。

御书房内,文景对何二道:“这次出巡,你有功亦有过,就算功过相抵了吧。那三名——四名殉职侍卫的家眷,要好生抚恤。”

何二跪下道:“谢主隆恩,奴才遵命。”

何二返回头给每家都发了五十两银子。只是那董超也不在人世,薛霸的遗嘱无人知晓,自然也无人替他实现,他的私房钱可能将永远私藏着。

虽然那小寡妇金莲没有得到薛霸的救济,但大家也不用替她担心,因为她又嫁人了。嫁的依然是武大郎,此话怎么讲?武大郎不是死了吗?

因为这个武大郎依然是个矬子,依然卖着烧饼。

金莲的命就这么苦吗?非也。

这个武大郎非但武功高强,而且家财万贯。

那他为啥还卖烧饼?答曰:纯属爱好。

干一行爱一行。如果一个人的工作正是他的爱好所在,那他一定会干得很出色,因为他会乐此不疲孜孜不倦地去琢磨它。

有目共睹,武大郎的烧饼明显胜出前任,无论色香味,甚至个头都比以前大一圈,但加量不加价,所以备受新老顾客的欢迎。即使如此,武大郎也不会增加产量,每天都是一定量的烧饼,卖完拉倒。

在迎娶金莲之前,武大郎就置办了不动产,位于闹市紫石街的一处独门独院的豪宅。一幢精致的小二楼是他们的居所。临街的两间房是营业用房,牌匾上写着“武大烧饼”四个大字。其中小的一间是厨房,大的一间里面摆着四五张桌子作为堂食之用。

吃个烧饼还用堂食吗?除了烧饼,还有一项特色小吃——羊杂汤。

刚开始,当地人对这种带有鲜明北方特色的东西还吃不惯,都嫌它有膻味,可武大郎却固执己见,不入乡随俗地向当地人的口味靠拢。就这么坚持下来,现在居然还积聚一帮好这口的老顾客。其中,金莲的功劳得占一大半。此话怎讲?

有了店铺,武大郎不必像前任那样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地吆喝去卖。他可以坐等顾客上门。有顾客看见武大烧饼那四个字,想吃个早点,就走了进来,吆喝道:“小二,小二哪去了?”

“客官,我在这儿呢。”那顾客循声低头一看,便看见刚高出柜台的一张老脸,如枯树皮般饱经风霜。说实话那形象,真的很影响顾客的食欲。

那顾客暗道:“我还是去吃碗吴妈的小馄饨得了。”于是转身溜了。

其实武大郎的年龄没那么大,也就三十多岁,据他讲是因为以前常在大西北跑营生,被那里的烈日和风沙侵蚀得如此惨烈。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