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家大院(上)2(1 / 2)

各家也都回各屋,一些小的就出了院子回自己的家。这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因为不知道哪天洋人就会打抢到这里来,这里将不再是家,而是战场,而且这场仗注定赢不了,这里一定会被烧个精光。也有心存侥幸的,万一烟枪队醒悟了呢?

能把这伙人赶跑,或许寨子就留下来了呢?凡事总要往好处想吧!这样想的人,就默默地摆弄土枪,土炮,再把刀片磨上一磨,不再跟那些想走的人交流,人各有志,谁也不能强求谁,毕竟这是生和死的抉择。

想闯关东的人意见也不一样,有的想从海里架船走,这样是非常危险的。因为洋人的军舰就在海上停着,时不时有些小汽船出海巡弋。可洋人也懒,一般走不太远就回去了,他们只喜欢抱着娘们儿喝酒睡觉。如果晚上架船,声音小些,只要离开胶州湾的地界就安全了。

有的想从陆地走,想的是走海上要是遇上洋人就只能跳海,从陆地上走就不同了,各家可以协作起来,先探路再走,晚上走,白天找隐蔽点的山窝窝睡觉。

出来的时候,还是简单地分了一下家,各家还都分了些钱,穷家富路,有些钱还是好过些,东西就不能带太多了,毕竟是逃命,不是走亲戚、游玩。

最终,高龙旗跟高凤旗打算走旱路,由他们俩带着九十二口人走莱州、青州府奔济南府、直隶,顺利的话再走天津卫,直奔关东。当然过哪河,脱哪鞋,走到哪儿也不一定,只能是走一步算一步,目标还是奔关东。

高义旗跟高云旗打算走海上,想直接奔天津卫或者奔奉天,走水路只要避开洋人的船,烟枪队的船基本上是不管的。要命的是食物和水的问题,带多了会馊,带少了支持不了几天,不过他们还是很有信心的,从小就使船,对于海上的气候也了如指掌,只要小心些应该没有什么大事,所以他们哥俩是下定了决心走海上,而且也有九十八个人跟着他们。

这四个人是亲兄弟四个,在高家寨里算是青年里的拔横的,功夫好,体格壮实,胆子也大,不过为了人能更多地活下来,哥四个也分成了两帮。

还有另几家也都分了队伍,做好了准备。

不想走的,大多数是些年龄稍微大一些,离不开家的人,他们都打算陪着老太爷一起,即使是洋人打过来,也宁肯站着死。当然心里还有些侥幸,想着这么大的登州府,那么多的军队,至于让洋人轻易地打过来?要是事态平息了,不也就不用死了,不过这只是一种幻想而已,濒临死亡的满清政府从上至下都怕极了洋人,根本不敢跟洋人动手。

高殿祥每天都让寨子里的后生(有一些不是本姓的人,又没有地方可跑,就都集合到高家大院里来听从老高家调遣)去外面打听形势。不过形势并不好,眼看着洋人是越来越近,附近的小寨子都让他们抢了,也杀了人,脑袋就挑在枪杆子上。

高殿祥把留下的孩子、没结婚的后生和年轻一些的女人都关在了寨子后山的洞里,怕他们跑出来,隔上一段就加了道门,嘱咐他们千万别喊,别引起洋人的注意,那样就真的灭门了,断根了。等过一段时间再出来,能活就活,如果还是不能活,那就是命了。

这一天,一个后生慌慌张张地跑进来:“老老太爷,洋人来了。”

可能真的怕了,虽然没尿裤兜子里,可也上气不接下气的。

高殿祥一听:“怕什么,走,上寨墙,看看去,你大(dá,爹的意思)呢?

还有你二爹?”

“他们都在后面呢,他们好像有些怕了呢。”

“没出息,后生,你怕不?”

“我不怕,怕个啥了,大不了命不要了么,打死一个就回本。”

“好孩子,走,跟老老太爷去看看。”

后生搀着高殿祥走上寨墙,远远一看,大路上来了两个高高大大的人。

人都说山东产大汉,就是说个子高的意思。可是跟这两个人比还是矮了些,瘦高挑的,一个扛着枪,一个手里拎着枪。稍微走得近点,看得清楚些了,果然都是红毛子,因为没有戴帽子,头发在阳光下泛起红色的光泽。

“就两个?”

“是,就这两个!”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