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管家理事(1 / 2)

苏惠经过这段时日对侯府的了解,弄清楚了侯府内部的框架还在,只是也就剩下个架子。

比如大管家就有两个,在原主的记忆里,分为外院大管家和内院大管家,如今也不分什么内外,因为侯府闭门谢客,已经没了人情往来,不拘内外管家也都只是管些侯府里的日常琐事,原来的那些人手,能干一些的,自己寻了出路去了好地方,比如庄子铺子的,剩下的都是些混吃等死的,毕竟侯府主人不在了,徒留个万事不问的主母,和几个没长成的小主子,谁也看不到侯府的前途在哪里。

茱萸办事利索,很快就把内外管家叫到了苏惠跟前,因为她们这些贵族女眷到底不方便在外行走抛头露面,所以找幕僚的事还是需要管家来做。

内外管事都是中年人,外院管家郑大管家就是茱萸当家的,长相普通,属于大众脸,身形微胖,留着山羊胡,穿的也干净齐整,模样气质像个乡绅。

郑大管家是侯府的家生子,深得两代忠毅候信任,也是老郑大管家的长子,老郑大管家去世后,忠毅候袁文龙就提拔了郑大管家接任他爹。

茱萸与郑大管家成亲当年也是袁文龙的意思,从这件事上看,袁文龙对原主这位嫡妻敬重有加,因为这样做,等于原主可以间接过问外院的事务。可惜原主似乎并不领情,不然怎么婚后才二年,袁文龙就毅然决然的离开了娇妻稚子远走边疆。

倒是茱萸和郑大管家还算恩爱,茱萸如今已经是二子二女的母亲。两个儿子一个在铺子里做采买,常年在外奔波;一个是袁澈的贴身小厮;两个女儿,大女儿已及笄,早就定了铺子里的小掌柜,正在家里待嫁,小女儿刚到总角的年纪,就是先前苏惠称作二丫的那个。

内管家就简单了,是苏惠的陪嫁。

内管家没有外管家权力大,但是内宅的吃喝拉撒都归他管,而外院大管家,俗话说,宰相门前七品官,外院大管家的权力地位,那是六、七品的官吏上门也要拱手尊称一声“郑先生”的,普通百姓见了都是“郑爷”的叫着。

这是两人自苏惠病愈后第一次拜见,都行了跪拜大礼。等苏惠说了“不必多礼”,才规规矩矩的起身站好,静候主母问话。

在苏惠看来,撇开下跪这个环节,有一种下属等着上司训话的既视感,而她现在可不就是这个集团公司的话事人。

苏惠决定单刀直入,她既然对他们有绝对的管辖权,甚至生杀予夺,就没必要藏着掖着:“府里最近的变故,你们该知道的也应该都知道了,我和澈哥儿决定送垠哥儿去燕州,既是子承父志,又是保家卫国,只是他年纪尚幼,又是白丁,难以服众,澈哥儿的意思给垠哥儿萌补一个出身,此事郑大管家有什么看法?”

郑大管家略略沉吟,随即道:“夫人和大少爷已经决定的事,老奴一个奴才,怎敢置喙,只须遵照主子的吩咐,尽心办差就成。不过夫人既然问起,老奴以为,三少爷萌补之事,还是交给老成的幕僚操办为佳。当年侯爷在远赴燕州之前曾给府里留下两位幕僚,给主子们出谋献策,只是府里许久无需他们出面,一个转投别家,另一个回了老家寻亲访友,亦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以老奴拙见,不如另请一位幕僚入府救急,容后再从长计议人选。”

也就是说,侯府暂时没有幕僚,苏惠的语气就不免有几分焦灼,因为距袁垠离京已经没几天了:“短时间内上哪里去找一个精明干练的幕僚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