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案风云(1 / 2)

天渐黑,乌云聚拢,在市里逛了一下午的黄粱身心俱疲的躺在床上。在离开三尺巷后,他前往了其他的凶案现场,分别是城北稹山,城南绮花江,城西公交总站,城东多福百货商场,加上一开始的城中的三尺巷,一下午可谓是把榕汇逛了个遍。但光是这样还不够,后续看到论坛中的更多凶案被曝光,而无一例外的都与“梦”有关,于是又屁颠屁颠的赶过去,一下午的时间跑了十二处,比警察都勤快,车费也搭进去不少。

黄粱虽然跑了这么多地,可是得到真正有用的东西并不多,除了刚开始的一次让感知有所提高外,后续的接触都只是观看到了更多的受害者记忆,而看完这些记忆后黄粱只感觉大事不妙。十二位受害者遇到的屠夫都各有不同,这也印证了屠夫并非只有一个,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这些屠夫貌似每次只带走一人,但即便如此一晚上也有十二个受害者,这样重大的杀人案对榕汇来说无疑是一个重磅炸弹。

“三十年前三天死者十二人都闹得满城风雨了,现在一晚上就十二个,今晚看来也会出现更多的案件,榕汇怕是要翻了天。只是不知道这些屠夫的杀人规律是什么,观看受害者生前记忆并没有发现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嗯。。。或许只是我没发现罢了。”

翻身起床,黄粱打开了顺手带回的外卖,填充一直咆哮的肚子,打开了榕汇论坛。

经过一天的的时间,舆论早已炸开了锅,在如今发达的互联网的传播下,一夜十二起凶案的惊人消息已经通过各种形式传遍了整个榕汇及周边的城市。

“我的天,太恐怖了,一晚上就十二个人,是不是什么恐怖分子来这了?警察都这么干事的?”

“本人研究周易十四年,据我观察,受害者都是所谓的纯阴命,这种人死后及其容易变作厉鬼,又死在十二个不同的方位暗合十二地支,必定的有人在榕汇布局大阵,进来我的直播间,给你深扒背后的奥秘。”

“社会道德观念的转变无法适应工业社会下的人性扭曲才会导致这样的悲剧,这是属于后工业时代的病态。”

“楼上的还哲学起来了是吧,说的都什么狗屁。我还说这是人性的缺陷呢,笛福怎么说的来着:‘只要有可能,人人都会成为暴君,这是大自然赋予人的本性。’”

榕汇论坛新闻版,在报道这起事件的新闻贴下,大量的留言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加着,各种人在此发表着自己的看法。

“各位有没有觉着这和那鬼屠夫的案件很像啊?除了受害者人数多了。”

一条新的评论犹如投入湖中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迅速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使得原本就聊得火热的的评论区变得更为热闹。

“我也觉得很像,手段都那么相似,同样的变态残忍。”

“有些人可能没去过现场不知道,有些现场的血迹都没干,还能看到有一副图案,我敢肯定就是鬼屠夫。”

“什么鬼屠夫?”

人类的舆论总是由一个人发起获得大众的盲从,在这些评论发出后,大量的人群又聚集在骨先生的帖子下,希望他能再将事情讲个仔细,楼层继续建立,让有所沉寂的评论区重新焕发了生机。

尽管评论区中聊得火热,但骨先生也没有再作过多回复,仿佛对一切都充耳不闻。事实上他也不知道该说什么,看着屏幕里飞快刷新的评论,骨先生本人也是不知所措。

骨先生原名顾少聪,是榕汇论坛的第一批用户,早年间出于兴趣收集了不少民间志怪故事,都市传说并在论坛中发表,也是这样在论坛中积累了不小的名气。后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榕汇论坛在榕汇本地的用户也激增,原本就不小名气的骨先生更是一跃成为了榕汇的早期本土网红,不少人也找上门谈合作,为此也赚了不少钱。视频行业的兴起后,骨先生虽然有所涉足,其重心主要还是放在论坛中。但是人力有时尽,骨先生的存货并不足以支撑他的长期高强度更新,很快的他便陷入了创作的瓶颈期。为了缓解这样的创作窘境,他开始向网络征集故事,这次的鬼屠夫便是其中之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