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凛冬将至(1 / 2)

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距离赵世豪穿越到这个世界已经一年了。

根据星象学家及气候学家的分析,今年的冬天将是百年内最冷的一个冬天。

“凛冬将至。”赵世豪站在城墙上,对着莲儿如是说道。

“根据镇中最老的老人描述,他的父亲曾在上一个最冷的冬天被冻死。当时大雪下了七天七夜,道路上全是积雪和冰晶,他的父亲当时因大雪封路被围困在镇外,活活冻死。”赵世豪绘声绘色道。

莲儿听着赵世豪的话,眼中闪过一丝忧虑。她紧了紧身上的厚衣,即使如此,依然难以抵御那穿骨的寒风。城墙上的守卫都裹得严严实实,仿佛雪地里行走的熊,只有眼睛不时从缝隙中闪烁着警惕的光芒。

云溪镇的天空灰蒙蒙的,阳光似乎被无形的手掌挡在了高高的天外,剥夺了给大地带来温暖的机会。空气中弥漫着刺骨的寒意,每一次呼出的气息都迅速地凝结成白色的雾气,随后被风一吹,瞬间消散。

大地上,稀疏的植被已经完全被厚厚的雪层覆盖。树枝上挂着晶莹的冰凌,任何生灵的行动都会在雪地上留下深浅不一的足迹,直至下一场雪的到来将一切抹平。远处的山峰穿上了银白的外衣,巍峨而沉默,像是世界的守护者,又似乎是沉睡的巨人。

夜晚,当黑暗吞噬了最后一丝光明,镇上的温暖灯火成为唯一的慰藉。家家户户的炉火映照着人们的脸庞,仿佛是温柔的怀抱,让人忘却外界的冰冷。然而,即使紧闭的门窗也挡不住寒风的侵袭,时不时地响起阵阵呜咽,好似自然在诉说着凛冬的无情。

赵世豪知道,这样的寒冬不仅对他们是一个考验,也是对整个云溪镇的挑战。他必须采取措施,确保每一个人都能安全度过这个漫长而严酷的冬天。

赵世豪下了城墙,走在铺满雪的街道上,脚下的每一步都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似乎连土地也在诉说着严寒的苦楚。雪花像断了线的珍珠,无声地堆积在屋檐、窗台,甚至连远古的雕塑也不放过,一层层包裹,直至模糊了轮廓。

空气凛冽到了极点,呼吸都仿佛要被冻结。村民们在这种天气下很少出门,即便需要外出,也会裹上数层厚布,只留下一双眼睛在寒风中透出生气。孩童们的笑声不复存在,就连最好奇的小动物也早已找到避难的地方,等待着春天的来临。

云溪镇的河流早已不复往日的潺潺流动,河面被冰封,厚厚的冰层就像一面镜子,映照着苍白的天空和稀疏的雪花。偶尔有鱼儿在冰下游动,但它们的动作缓慢,似乎身体也被寒冷所困。

晚上,温度骤降到了人们难以想象的地步。火炉成为了每个家庭中最珍贵的宝物,它的温暖犹如救命稻草,人们围坐其旁,尽量多吸取一些热量来御寒。村中老人们讲述着往年的寒冬故事,声音中夹杂着忧虑与祈祷。

赵世豪在镇中巡视,他看到了凛冬给人们带来的困境。粮食的储备减少,寒冷导致的疾病增多,人们的脸上写满了忧虑。他知道,作为领主,他必须采取行动。他下令开放粮仓,分发食物和燃料,同时设立了临时的医疗点,为患病的村民提供必要的治疗。

尽管如此,赵世豪还是担忧不已。他在夜晚凝视着星空,星光黯淡无光,仿佛连天空也被冬季的寒冷所侵蚀。他想起了那些在历史中因为严寒而逝去的灵魂,心中充满了对他们的哀悼和对自己人民未来的责任感。

赵世豪心中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穿越前的他,在华夏国,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但现在显然不是这样了,以前的日子再也回不去了。

他是云溪镇的领主,这里的居民都是他的子民,居民忍饥挨饿的了,就仿佛他在忍饥挨饿。他心如刀割。

当赵世豪背负着沉重的思绪,为云溪镇的未来筹谋之际,一个吟游诗人踏雪而来。他的到来像是一缕暖阳穿透了冬日的寒冷,给云溪镇带来了一丝不同寻常的生气。尽管他的衣着简陋,但从他身上散发出的是一种温暖而又坚韧的气质。

他走进酒馆,那是镇上唯一还散发着温暖和光亮的地方。村民们围坐在火炉旁,耳朵里充斥着风雪的咆哮,但他们的心灵在这位诗人的歌声中找到了片刻的安宁。吟游诗人弹起了手中的琴,清澈而响亮的音符在空旷的酒馆内回响,他的声音温暖而沧桑,唱出了这个冬天的苍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