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负重前行(加更)(1 / 2)

宴席结束后,刘协专门将董卓留在了寝宫中,好奇的询问董卓过去的故事。

人上了年纪,对过去之事大都是追忆向往,加上想要听董卓故事的人是当朝天子,董卓自然没有拒绝的理由。

比如年轻的时候,董卓喜欢行侠仗义,加之老家临洮附近居住着不少羌人部落,他就常去拜访里面的羌人首领,与之结交。后来有羌人首领亲自去见他,董卓就直接杀死了自家的耕牛款待他们,这些羌人首领十分高兴,之后送来了上千头牲畜,用以报答董卓的招待。

之后,董卓在军中名声渐甚,在一次与鲜卑人的交锋中俘虏数万,受到了朝廷的嘉奖,因功拜郎中,赏赐九千匹缣。而这些赏赐董卓一匹都没有留下,全部分给了属下。

另外还有一些行伍中的趣事,比如董卓在与叛军对垒时,天空中突有流星划过,叛军以为这是不祥的征兆,董卓却大喜过望,直接领兵冲杀过去,斩首数千,平定了祸事。

这些事对于刘协来说都无比新鲜,听的刘协是愈发兴奋。

仅仅从董卓前半生的事迹来看,谁能想到他会成为史书上那个臭名昭著的大奸臣?

不过不得不说,董卓确实有几分反骨在身的。

刘协咂咂嘴,在汉朝杀耕牛可是死罪,他董太师当着自己这个天子的面说这事是不是有些太过张扬了?

而且天上有流星你不跑也就算了,还带兵杀过去……莫非董太师还是一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

刘协听得认真,董卓也越说越来劲。

到最后,竟然是将鲜卑、羌人、匈奴几家女子的细微差别都当做谈资,全部说与刘协这个未成年听。

若非二人昨夜都没有睡好,精神头不足,怕是还真的能畅谈一宿,再熬一个通宵。

但二人这般的惬意,却全是别人的负重前行换来的。

贾诩回到府中,与母亲问安后并未合衣入眠,而是撑起一盏油灯放在了桌案前。

缓缓在竹简的首页写下这四个字,贾诩以笔撑头,细细思索,半晌才往竹简上写下几个字。

就这般停停写写,不知不觉中却是已经到了天明。

老人觉浅,公鸡打鸣之声就足以将其唤醒。

贾母来到贾诩处,听到了贾诩奋笔疾书的动静,一时有些心疼:“文若连夜赶来长安,不好好休息,怎的又开始熬夜?”

说完,贾母还跌跌撞撞的想去夺贾诩手中的笔,强令他睡觉。

“母亲。”

贾诩不待贾母过来,就放下笔主动朝着贾母告罪。

“还请原谅孩儿不孝,但现在确实是片刻都休息不得。”

贾诩将桌案上的竹简卷起,藏入自己的怀中。

“昨夜来的迟,未和母亲明说。太师已命我为尚书令在,掌管大汉十三州的政务。”

说到这,贾诩自嘲了一下:“倒也没九州这么多,如今其实也就一个关中……也不是,其实也就左扶风,右冯翊,还有京兆这三辅之地而已了。”

“可即便是这三辅之地,却也有十万户我大汉的百姓在此地生息。”

“孩儿昨日见过天子,他曾言过,这关中的百姓实在等不起了。”

“孩儿现在休息一日,虽能解乏,却解不了百姓之苦,天子之忧。还望母亲别再劝教孩儿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