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朝会(1 / 2)

宣室殿,也就是民间常言的宣室。

自初平元年汉室东迁,此处已然成为了大汉执行最高决策的核心。

“子琰(黄琬表字),为何突然召开朝会?司徒那里可有什么消息?”

依后汉制,尚书令、司隶校尉、御史中丞,因其地位职责的特殊性,被称作“三独坐”,每次朝会时都有单独的席位供他们参会。

但如今王允不但是尚书令,还是当朝三公,顾不与身为司隶校尉的黄琬等人坐在一起。反而是担任尚书台二把手,也就是身为尚书仆射的士孙瑞与黄琬距离颇近。

黄琬听到士孙瑞提问,也是摇头。

“司徒并未与我言及什么,只是昨日有人看见董太师与王司徒先后进入宫中面见了陛下,随后之事就不知道了。”

到了他们这个级别,肯定都有自己的眼线,长安城内一些基本的风吹草动怕是瞒不得他们。

黄琬也宽慰道:“君荣(士孙瑞表字),放心,应当没有什么大事,不然以王司徒的谨慎,他必然会提前通知我等。此次朝会,应当就是庆贺陛下圣体痊愈,再无其他要事。”

但不知为何,黄琬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朝会亦是觉得有些不对劲。

而在等到董卓进入宣室后,这股异样几乎达到了巅峰!

在董卓身后,赫然跟随着他最为亲近的女婿牛辅。

董卓自入关以来,便将左右亲近之人都分散到关中各地,守卫关隘要地。

如牛辅、董越、胡轸、李傕、郭汜、徐荣,等等,都被董卓分派到各处坞堡、要冲。

其中牛辅更是直接屯兵在联通关中与河南的要道,陕县。

但现在,牛辅为何却突然出现在了这里?

而且观察牛辅的行装,赫然是一副风尘仆仆的样子。

那带着血丝的双眼和有些发黑的眼圈,更是无不说明了他是被董卓连夜匆忙召回的。

“要出事了!”

黄琬、士孙瑞等人都意识到了这一点!

不然,董卓何故突然召来牛辅,并将他带到宣室?

心烦意乱之下,他们都没有注意到,就在董卓身后还跟着一个四十余岁的中年人。

此人面容质朴,若非头上那顶环缨无蕤,以青系为绲,加双鹖尾,竖左右的鹖武大冠,怕是还会以为此人不过是一个老实的庄稼汉。

可若细看,就会发现此人身位仅在董卓身后,就连牛辅都落后此人半个身位,似乎是在忌惮什么。

“贾诩,贾文和?”

此刻已经端坐上首的刘协倒是知道此人身份。

可即便如此,刘协都有些难以置信。

眼前之人的脸未免也太朴实了些!

被烈阳拷打到黝黑的皮肤,再配上一笑起来就浮现出的满脸褶子,很难将此人与日后彪炳史册的“毒士”画上等号。

“人不可貌相啊!”

刘协心中暗自咋舌,面上表情却还是始终肃穆。

“臣等,圣躬安?”

“朕安!”

随着一声问安,代表着大汉朝又一场腥风血雨的朝会就正式召开。

刚开始,不过是些问安的寻常问候。

便是有政务偶尔被提及,也都是些无关紧要的小事。

大家都知道,如今真正处理朝廷政务的地方是在王允的司空府,而不是在这天子的宣室。

因为没有真正的问题,所以也就没有真正的矛盾,更没有真正的情绪。

君臣和睦、你侬我侬,便是此刻宣室的气氛。

但虚假的繁荣不过泡影,仅需轻轻一口气就能将其戳破。

返回